地圖上不存在!陸「核聚變909基地」首曝光 曾研發氫彈、核潛艇

▲909基地大門上寫著,「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圖/環球時報)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極為神秘的「中國第一代核潛艇動力研發試驗基地」首次曝光,作為「地圖上不存在的單位」,陸媒首度揭露「909基地」其中奧秘,在這座老基地中,曾研製出原子彈、氫彈、核潛艇等武器裝備,連核電機組「華龍一號」也是從此地誕生,目前最大的目標,就是將核聚變商用化。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環球網》報導,909基地位在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首度對外開放讓媒體拍攝,目前是大陸核能三步走戰略中,「核聚變堆(反應器)」研發的核心單位,是戰略的最終階段。

▲909基地辦公舊址。(圖/環球時報)

根據了解,909基地在20世紀中葉初建時,由中核集團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帶領,在缺乏參考資料與實際經驗的環境下,一群專家在山溝裡,開啟第一代壓水堆型核動力反應堆的研製工作,後來成功安裝到第一代核潛艇上。後續更研發出第一代核潛艇「長征1號」但這群「實驗家」的工作、研究,甚至生活的地方,在地圖上一直都不存在。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報導指出,「用『破院子』形容909基地並不為過」,斑駁的牆面、紅磚瓦房舍、歲月在建築上留下痕跡,中國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彭士祿院士的故居,也在基地內。

核潛艇「長征1號」誕生後,909基地陸續研發原子彈、氫彈、三代核電「華龍一號」、人造太陽等,目前最重要的任務是完成「核聚變堆」的研究;這種受控核聚變實現規模化商用,未來可供人類使用上百億年,可說是「終極能源」,也被稱為「未來能源」。

▲4月23日,亮相中國海軍成立70週年海上閱兵的新型國產核潛艇。(圖/新華社)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工業西南物理院的專家指出,近10年以來,中國受控核聚變技術迅速提高,水平位居世界第一梯隊,在材料、超導、認識理論等關鍵領域已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由於受控核聚變技術研究涉及廣泛的物理、工程學科領域,每一步前進,都離不開有關領域的進步。同時,受控核聚變技術進步取得的成果已經開始「反補」,例如航空航天、船舶、核工業、生物、醫學等領域,都取得相當不錯的成果。

▲正在福清市建設的中國「華龍一號」全球首個示範工程。(圖/環球時報)

更加先進的「環流器二號M」也將於2019年底建成,有望將電流從現有裝置的1兆安培,提高到3兆安培,進一步提高受控核聚變技術的研究能力。

報導指出,核聚變技術難比登天,但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聚變科學研究所的「90後」博士生馬澤宇表示,「我相信我們這一代人能夠看到核聚變真正的實現商用」。研究者的樂觀似乎正映襯著基地大門寫下的,「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這番豪語。

目前,「909基地」在研發中國自主專利的受控核聚變裝置同時,也正參與國際熱核聚變試驗堆(ITER)計畫,是至今中國參加的最大國際級計畫。

▼909基地內一角。(圖/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