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房子=一事無成!他揭台灣人40歲大關卡 「階級標籤」壓垮上班族

▲租屋和買屋都各有優缺點,必須先衡量自身能力。(示意圖/記者張瑞傑攝)

網搜小組/綜合報導

在不少台灣人的觀念中,有房產就是事業有成的象徵,無形中產生了一種「階級性標籤」,好像沒買房子就代表不夠有成就,讓很多即將邁入40歲的上班族備感壓力。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指出,「等到進入40以後,還沒有自有住宅,隱形的壓力就會直線上升。」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章定煊在臉書PO文「比較租屋與買屋選擇的不同」他提出2種層面來探討,一是財務面,二是社會面。

如果從社會面來看,一旦房東不租了,租屋者就必須在1、2個月內找到新的住處,「斷絕與舊屋的所有環境連結,然後累個半死的打包全家的家當搬家」,到了新租屋處又得重新適應環境,而且這種情形可能每2、3年就會上演一次,不過,租屋者的優勢就在於如果遇到惡鄰居、附近新蓋了焚化爐等等,「都可以輕易的迴避,不像自有房屋者,必須痛苦的忍受,求助無門。」

此外,章定煊還提出了一個關鍵點就是「階級性」,這是台灣人最在意也最難克服的問題,台灣社會往往「對於無自有住宅者給予一事無成的標籤」,年輕時旁人還不會苛責,但進入40歲以後,家人或交往對象就會給予壓力,讓很多租屋族傷透腦筋。

PO文最後提到,租屋和擁屋都有各自的利弊,「不要因為非買屋不可,承受過大過長時間的財務負擔,或是硬去買下環境欠佳的房屋。」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