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可分解塑膠吸管」沒被禁!環團批配套措施不齊全

▲環團質疑「生物可分解塑膠吸管」仍有機會流到海洋和自然環境中,傷害生態。(圖/環保署提供)

記者許展溢/台北報導

環保署今(1日)宣布確定今年7月起,公部門、學校、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以及連鎖速食店,將不得再提供「一次用塑膠吸管」給內用消費者。但其中一項替代方案「生物可分解塑膠吸管」卻遭質疑傷害生態。綠色和平對此發聲明指出,現階段的相關配套措施不齊全。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綠色和平表示,環保署目前將生物可分解塑膠吸管作為替代方案之一,但生物可分解塑膠現階段的相關配套措施不齊全,主要是生物可分解塑膠需在特定的環境與條件下才能完全分解,台灣目前缺乏可因應的回收體制和後端處理設施,因此,生物可分解塑膠吸管仍有機會流到海洋和自然環境中,傷害生態。

▲今年7月起,公部門、學校、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以及連鎖速食店,不能再提供「一次用塑膠吸管」給內用者。(圖/記者李毓康攝)

綠色和平認為,加上一般民眾其實不熟悉什麼是生物可分解塑膠,大多民眾可能會誤以為這樣的材質可以直接在環境中分解,而隨意丟棄,沒有妥善回收,進一步衍伸更多的環境問題。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綠色和平強調,限塑政策目的在於減塑,應以鼓勵源頭減量與重複使用為前提,生物可分解塑膠不是塑膠替代方案,尤其不應是一次用塑膠產品的替代方案。不過,綠色和平也肯定環保署限用一次用塑膠吸管政策領先亞洲,政策施行後,也能逐步改變消費者的飲用習慣,改為以口就杯或選擇可重複使用的吸管,因為打擊塑膠垃圾是全球現在最棘手的問題。

其他人也看了...

學校等4場所7月起禁用「一次用塑膠吸管」 初估1年少1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