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竣民/川普與北約漸行漸遠?

▲北約的軍事演習頻率與合作緊密程度,隨著與俄羅斯的關係有著直接的影響。(圖/黃竣民提供)

●黃竣民/「James的軍事寰宇」粉絲專頁主編。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本月初在美國的華盛頓歡慶地走過了70週年,不過對這一個經歷過冷戰風雲,會員國數量日漸壯大的組織而言,面對當前這一個全新的國際情勢,究竟在集體防衛理念的框架下,還會走多久、會如何走?的確又是一個可能引起國際聚焦的議題。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70年來,現任的美國總統川普,可是第一位公開質疑北約存在必要性美國領袖,除了多次表達過美國對北約的責任已經過時,甚至表示美國加入北約是錯誤的決定,美國撤軍的表述已不再新鮮。因此,今年4月4日的慶祝活動,不僅在與會代表的層級上有所刻意降低,也讓整場活動的氣氛顯得詭異。

▲即便日本反對駐軍的民意日形高漲,駐日美軍依舊享有優渥的待遇外,連軍事設施也都搶佔地理的優勢。(圖/黃竣民提供)

毫無疑問,川普可是一位十足反傳統體制的政治領袖,但對於美國在全球軍力上的下滑趨勢也並非無視,因此自從他上臺以後,美國便在海外駐軍的議題上強硬地對舊盟邦們獅子大開口,不斷要求駐在國提高軍費的分攤比例;這不只是對北約而已,連在亞洲的鐵桿盟國:日本與南韓也一樣難逃其魔掌。日、韓長期以來雖然都有美國駐軍,但需要支付給美國的軍費可也不是一件輕鬆的負擔,韓國有就近3萬名駐韓美軍,近年來對於軍費的新協定也頗感壓力,已經突破10億美金的額度;而日本的駐日美軍逼近4萬名,每年支付的金額更高達70億美金,佔駐日美軍費用的比例超過7成,這也是美國在全球近30個有駐紮軍隊的國家當中,負擔駐軍費用比例最高的國家(根據報導的資料,日本為74.5%、西班牙為57.9%、義大利為41%、韓國為40%、德國為32.6%、英國為27%)。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烏克蘭的問題,足以顯示出北約對於這議題上的不同調。(圖/黃竣民提供)

還記得在俄國併吞克里米亞升高歐洲的緊張情勢後,北約各國領袖齊聚在英國威爾斯開會,會議中並同意各會員國將軍費調高到GDP的2%,而這樣白紙黑字的紀錄,顯然強制的效果還是相當有限,畢竟距離2024年的約定期程已經過了一半。即便川普認為這樣對盟邦的強硬策略是成功的,因為自他上任2年多以來,北約的軍費開支已增加1,400億美元,預估到2020年時,還將會再增加至少1,000億美元,但是這對於北約成員國需將國防預算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得超過2%的目標仍然還很遙遠,這當中除了美國約佔GDP的4%以外,僅有法國、希臘、愛沙尼亞、波蘭和羅馬尼亞等五個國家對GDP的2%達標;而最諷刺的反而是北約在歐洲的要角—德國卻反其道而行,在先前所公佈的2020年國防預算中,不僅未達原先預估的1.5%,甚至還下降到1.37%,可笑的還允許比例按年下降,這與北約所決議的目標顯然是背其道而行,也擺明著給川普難看!

▲權衡內憂大於外患,因此德國對於提高軍費的議題實在不怎麼積極。(圖/黃竣民提供)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儘管川普在軍備議題上從沒給過梅克爾好臉色,甚至指控、譴責德國虧欠北約巨額費用,這樣的行為其實是其他成員國的壞榜樣…的言論,不過依然沒能迫使德國政府在國防上投入更多的資金,因為就現在的德國國情而言,其實內憂大於外患,與其將政府支出用於軍費,遠不如投入在退休金、教育、難民收容…等方面顧得了選票。不但如此,德國與俄羅斯的關係也是非常弔詭(一方面向俄羅斯購買數十億美元的天然氣和石油,一方面尋求免受俄羅斯的威脅),致使德國在烏克蘭的議題上,總是採取著令人費解的態度。

▲由於預算等問題導致換裝新機種的過程多變,傳出德國空軍老舊的旋風式戰鬥機還得延役到2035年。(圖/黃竣民提供)

而另外一件牽動敏感神經的便是有關於5G的通信建設方面,雖然已有歐洲國家接納中國在這項建設上的投資,但是美國則明確警告,如果德國一旦與其合作進行5G的建設,所屬部隊將停止和德國部隊進行通訊。而給川普難看的還不只是德國,土耳其也因為堅持向俄羅斯購置S-400型地對空飛彈系統,而和美國鬧得不愉快,逼得美國要暫緩出售先進的F-35戰鬥機,以免相關的機密數據遭俄羅斯竊取。土耳其的武裝部隊在規模上,可是北約當中僅次於美軍的第二大常備部隊。而這樣的不同調,似乎也預告了北約在未來的內部歧見只會更難處理。

▲土耳其堅持購買俄羅斯的防空飛彈系統,致使美國決定暫緩交付先進的F-35戰鬥機,以免相關的參數與技術落入俄國手中。(圖/Tom H.Lee提供)

走過這風雨的70年,從最初成立這個軍事聯盟的目標:「排除蘇聯、拉攏美國、壓制德國」,讓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重創後的歐洲得以安全地被重建,並免於遭致蘇聯的侵略。但是自從冷戰結束、蘇聯解體之後,北約也面臨著對未來充滿著不確定感,雖然舊華沙公約陣營的國家後來也多半加入了北約的陣營,但是北約的目標反而沒有先前那麼明確了。雖然近年俄羅斯和北約的關係又搞得比較尖銳化,但北約現在所要面對的安全環境,已經從可預測的兩個敵對陣營,轉變為多面向、不透明的威脅和挑戰;而主要還有來自中國崛起後對於北約的潛在威脅,畢竟中國軍力的大幅擴張,能影響所及的範圍也離北約的成員國愈來愈近,但當今除了美國以外,並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在軍費投資上如此使勁;根據報告,中國去年的軍費開支為全球排名第二位,金額為1,680億美元,較前年還增加6%,整個軍力反而在冷戰結束之後獲得了實質的大躍進,從23日慶祝解放軍海軍建軍70週年的海上校閱活動中,即可看出這廿年來的巨大差距。

以目前成員國即將破卅個的組織而言,不知道該說是「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還是國家利益至上卻是各懷鬼胎。總之,美國雖然握有相對的影響力,但民主國家的任期制度也是一種弱點,畢竟像川普這樣的領導人物並不常見,歐洲國家一旦拖過這段期間,對於國防軍備事務的態度是否又會打回原形?而川普的意志還能影響北約多久?沒有美國的歐洲撐得住?德法歐洲軍團的想法行得通?這些都將是北約未來走向的變化因子。

熱門推薦》
►F-16V戰機採購凸顯台灣的「但是又何奈」

►看更多【黃竣民】專欄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