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印越語、搭船到府服務 離島護師鄭雪芳要外配媽媽把她當自己人

▲澎湖三總副護理長鄭雪芳,主動積極協助當地婦幼緊急後送勤務,也自學語言關懷照顧外配孕產婦。(圖/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提供,下同)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澎湖當地的外籍配偶日益增加,在懷孕、生寶寶時,到醫院可能遭逢溝通障礙,影響到後續回家寶寶的照顧。澎湖三總副護理長鄭雪芳有鑑於此,自發性學習印尼、越南語,幫助她們迎接新生命的到來,甚至有澎湖離島的民眾因為家裡面外配太太不知怎麼照顧新生兒向她求助,最後親自開船來載她到家裡指導育嬰技巧。而這樣熱情奉獻澎湖醫療也讓她獲得第八屆台灣兒童醫療貢獻獎的「兒童護理獎」肯定。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八屆台灣兒童醫療貢獻獎,鄭雪芳獲獎。

今年39歲的鄭雪芳,生於澎湖,長於澎湖,也立志終身奉獻澎湖,已經擔任護理師執業22年。在抗SARS與澎湖復興航空空難等重大危機中,她無役不與,也曾多次陪同重症嬰幼兒及高危險妊娠孕婦搭乘直升機後送台灣就醫。為了貼近民眾的需求,她更主動學習越南語、印尼語,從診間走入社區,面對離島醫護人力短缺的問題,她從不氣餒,更用樂觀的態度全力以赴。

談到自己學習外語的契機,鄭雪芳說,她臨床觀察當地的外配媽媽越來越多,自己醫院每個月生產的媽媽,有接近半數是外配。然而他們語言程度不一,有些學過國語,稍好溝通,但大部分沒學過,英文溝通也不行,最後只能用簡單的單字來說明。問外配媽媽懂了嗎?通常就會回答「是是是、好好好」,但真正操作起來又和說明的不一樣。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次在夾報中發現馬公國小有辦理印尼、越南語的基礎班,她就跑去上課,後來她再遇到外配產婦就先用她們的語言問好,有一次一個略會說國語的外配媽媽聽完驚嚇說「你不像我們國家的人啊」,鄭雪芳回應,「我不是,但你可以把我當成你們國家的人」,讓那位媽媽非常感動,在非家鄉聽到自己國家的語言,親切、熟悉感油然而生。

▲鄭雪芳出席第八屆台灣兒童醫療貢獻獎頒獎,與病童合照。

至於搭漁船到民眾家中的經驗,鄭雪芳回憶,那是一名居住在澎湖離島鳥嶼的漁民,他的外配太太剛生孩子出院回到鳥嶼,接著在她上大夜班的時候,清晨5點接到漁民來電劈頭問「護理師你幾點下班?我開漁船來載你!」原來是回去後不知怎麼幫孩子洗澡,已經連續兩三天讓他們不知所措。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實教導鄭雪芳印越語言的老師也是外配,不但特別教導她醫療上需要的用語,當遇到真的無法溝通的患者時,也會讓鄭雪芳致電來協助溝通。而後來這樣的情況也讓衛生局了解,現在每個月都會安排醫院的翻譯協助。近年的鄭雪芳也主動響應榮民服務處的新住民生活輔導,準備外語護理指導單張,親自教導新住民媽媽各項新生兒及幼兒照護。

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設立「台灣兒童醫療貢獻獎」彰顯第一線兒童醫療工作者用心付出,第八屆一共頒發給6名傑出個人醫護以及1組優秀團隊。鄭雪芳獲得其中「兒童護理獎」肯定,她說,護理師的收穫是再多金錢都無法衡量的,當病患真誠向你道謝,所有辛苦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