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墓仔埔「藝術價值極高」 政府狂拆!老外心痛:在西方能進博物館

▲台灣人避諱的墓仔埔,在外國學者眼中卻是如此的珍貴。(圖/記者周宸亘攝)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墓仔埔對於大部分民眾來說是有所忌諱或敬畏的,不過卻有一小群外國文史工作者,積極搶救為人詬病的文化資產。來自德國的奧利華(Oliver Streiter)研究台灣墓碑文化長達11年,拍攝的照片超過8萬張,他認為,其中蘊含的資訊量極高,能了解一個地方人跟人之間的關係;而來自美國的James Morris更直言,在西方國家,這些「藝術品」是可以被送進博物館的,但台灣卻是輕易地破壞。

在全國文化資產會議上,高雄大學副教授奧利華(Oliver Streiter)以不太流利的中文,訴說著對台灣墓仔埔的執著,他從12年前開始踏遍墓地,拍下超過8萬多張照片,並以一套非常有系統的方法,來整理這些墓碑資料。

奧利華認為,台灣的墓資訊密度非常非常高,透過考古研究,可以了解埋葬的習俗、信仰、地方認同、移民、家庭結構等,他也難過地問,「可以因為不了解就任意拆掉嗎?」

►Follow網路流行風向,點我加入官方Line@帳號!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James Morris認為,墓碑所蘊含的歷史、藝術、宗教價值,是別的地方是找不到的。(圖/翻攝自全國文化資產會議影片)

多年下來,施明德前妻艾琳達(Linda Gail Arrigo)也協助奧利華搶救這些墓碑,她指出,「近5年,台灣到處都在拆,根本不好好做考古研究,這些墓是包含清朝的、乾隆的、道光的,全都拆掉沒有留紀錄。」

「台灣人明顯是對這些墓仔埔有忌諱,就算是台灣歷史學會也不怎麼幫忙。」艾琳達感嘆,3年前他們知道新店古墓要拆,於是打算先進行研究,過程中跟新北市文化局有非常多的交涉,但現在拆到只剩大概30個墓碑,如果拆之前能先做考古、調查,就能知道哪些是該保存,哪些是可以拆除的。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只墓碑,就連周邊的器物都有考古的意義。(圖/翻攝自全國文化資產會議影片)

另外,來自美國的James Morris也表示,從外國學者的觀點看這些墓碑,其蘊含的歷史、藝術、宗教價值,是別的地方是找不到的,現在台灣到處都有拆除公墓的行動,而這些300多年的民族歷史,在政府的默許下,成為一堆垃圾;然而這些「藝術品」在西方國家,是可以被放進博物館的。

對此,文化部長鄭麗君回應,這些西方研究者花了這麼多年,關心台灣墓地所承載的歷史,她相當感動,於是也要求文資局加以評估,能否對台灣歷史墓地進行「系統性文資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