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心碎!小孩變好難聊 心理師教這樣互動溝通超順!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你家裡也有鬼靈精怪的小小大人嗎?有時候你以為只是孩子說的的童言童語,可能是因為你不夠瞭解他們,不同年齡的小孩出招家長接不住該怎麼辦?街訪突擊隊來到中和的安邦公園突擊各位爸爸媽媽和小朋友之間的日常對話會遇到哪些關卡,請來臨床心理師陳品皓以專業的角度,給予親子間更佳溝通的建議,期望親子可透過對話來找到幸福的魔法。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家有低年級學童的媽媽最常遇到小孩講不聽,親子平常的對話最常出現「這不要、那不要」,就算一開始有耐心好好講,但小孩都堅持不要,最後還耍脾氣,氣到理智線都斷了想巴下去!遇到小孩不聽話時,臨床心理師陳品皓不諱言「這種情況我也會很生氣」,年紀越小的孩子都是以自己的需求做出發,專家建議在孩子不聽話時,提醒煩躁的家長要自我察覺並消化滿漲的怒氣,或把情緒放一邊,先同理孩子的需求,以溫柔而堅定秉持原則的方式,提醒小孩現在不離開會有哪些影響,給他一點時間收拾一下情緒,但更常聽到家長用這招「我數到三!」,雖然兩種都很有效果,專家建議「好的溝通品質很重要!」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家都知道多陪伴孩子才能建立好的關係,但是平常都是怎麼陪伴呢?公園中的一對父子看起來感情不錯,9歲兒子天真地回答「因為爸爸每天都加班到很晚,回家都是陪看電視」,每天下班都快累死的爸爸也坦白說「根本沒有力氣陪他」,但是小孩看電視、爸爸在旁滑手機,小孩難免覺得有點失望,臨床心理師陳品皓說親子溝通重視「質量」,如果陪伴的量沒辦法增加,就換個方式把品質顧好。專家也提醒,孩子的成長其實就是一瞬間的事情,各位家長好好把握這個黃金時期!

逐漸邁入青春期的孩子,對家長的反應變得冷淡,有個媽媽提到11歲的女兒有小大人的感覺,生活重心從爸爸媽媽轉變為朋友和同學,現在變得不跟媽媽分享心情,讓媽媽開始感覺到淡淡的疏離感,面對小孩長大不跟家長好了的狀況,臨床心理師陳品皓說「孩子進入前青春期或是青春期,爸媽記得把自己照顧好,好好活著」,專家解釋,青春期的孩子不是不在乎你,是小孩認為你不理解我的生活,很多時候彼此話也對不上,而且大人常常講沒幾句話就開始說教,想要給他好的方向,但這階段的孩子聽不下去,因此這階段的互動重點是「順勢而為」,從孩子經驗中最有感的事開始聊,溝通中只要注意「三不原則」,不急忙打斷、不急下評斷、不急給答案,就會發現彼此溝通很順暢。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學習親子的溝通不是為了和孩子們諜對諜,在同理孩子的情緒之後,了解他們的思考,透過關心和良性的溝通方式,發展出更親密的親子關係,這樣可以讓孩子更健康成長。

 現在少子化的年代,每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寶貝,更是社會發展的希望,也有很多企業非常關注兒童的議題,像是保誠人壽就長期透過「i寶 保護兒童 誠就未來」,和NGO、社會企業、專業的學術機構一起關心下一代,從孩子們的身心健康、教育等不同的面向出發,希望各界都可以更重視兒童的議題,一起保護兒童的現在,成就孩子們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