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業縮手!台灣國際板債市轉衰 彭博:中短期好日子沒了

▲金管會。(圖/資料照)

▲金管會。(圖/資料照)

記者陳依旻/台北報導

美國聯準會過去一年多來快速且大幅升息,打得手握逾30兆元台幣資產的台灣壽險業腳步踉蹌,《彭博社》示警,壽險業投資策略轉變也讓依附壽險業而壯大的台灣國際板債券市場的供給、需求同時急凍,短時間內恐不易重振風光。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彭博匯總的數據顯示,去年國際板債券發行量僅約170億美元,創下2013年以來新低;且冷清情勢延續至今年第一季,發行金額僅約23億美元,為2014年以來同期最少。

從供給看,美元債券成本攀升導致全球發行縮量,而在需求端,作爲國際板債券的大買家,壽險業過去一年多來因爲自身投資部位評價損失、保費收入驟減、避險成本高漲,也因此對於國際板債券的需求大減。

「沒有買家的話,這些公司也沒必要特地來台灣發債,」穆迪分析師郭嘉銘表示,保險公司去年解約與給付創歷史新高,能用於投資的新錢較往年減少。

受到防疫保單賠付以及因投資美債而導致未實現虧損攀升的雙重壓力,台灣保險業去年受到重創,且壽險業全年保費收入下降21%,創有紀錄以來最大減幅,今年第一季保費繼續下滑,較上年同期減少19%,其中初年度保費大跌39%。部分因防疫保單賠付較大的業者在出現虧損後已經陸續增資。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據金管會最新數據,壽險業者在2月底時持有4.92兆元台幣的國際債,佔壽險業總投資金額的15.7%。據此計算,國際債未到期餘額裡逾75%為壽險所持有。

郭嘉銘亦指出,由於國際板債券與直接投資海外美元債在利率和投資限制上已無太大區別,且可買入連結海外債券的台幣計價ETF,均令國際板債券的需求大大減弱。

據彭博匯總的數據,在台灣掛牌的債券ETF自年初迄今已吸引超過57億美元資金流入,其中增加最多的為元大美國政府20年期(以上)債券基金,20年以上債券恰巧是壽險業偏好的年期。

台灣櫃買中心於2006年成立國際板債券,透過吸引海外發行人在本地市場發行非台幣債券而推動市場開放。起初國際企業發債興趣缺缺,直至2014年金管會決定不再將壽險投資計入海外投資上限以鼓勵參與,此類債券成爲壽險公司去化資金、投資海外資產的重要管道之一,也因此成為包括蘋果公司在内的國際企業競相前來籌資之地。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由於壽險大量投資國際板引來過度集中與匯率風險的疑慮,金管會於2018年修法制定了限額,規定投資金額應計入國外投資額度的合計數,共不得超過保險業經核定國外投資額度的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