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編】科博館「火」力全開 《同火的日子》特展多件臺灣考古學界珍貴蒐藏首次亮相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同火的日子,用火,展覽,考古。(圖/科博館提供)

▲特展開幕記者會後由策展人李作婷博士為貴賓進行導覽解說,與大家一同從考古學標本中,探索人與火之間的奧秘。

圖、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

「火」是地球上古老的能源與能量,現今與我們的生活仍息息相關。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同火的日子:人與火的故事》特展自即日起「火」熱登場,展出近150件考古及民族學展品,多件為考古學界中首次展示的珍貴標本,包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典藏的十三行遺址鍛鐵爐、國立清華大學後山公墓遺址出土清代官帽上的玻璃頂戴等,引領觀眾從考古學標本中,循序漸進地探索人與火之間的奧秘。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焦傳金表示,這次展覽入口以別出心裁的洞穴遺址造景呈現,宛如身臨其境史前時代,從考古學標本中能觀察、研究人類「用火」演化的心路歷程,認識臺灣用火歷史的獨特發展進程。策展人、科博館人類學組助理研究員李作婷博士分享,人類控制火的溫度、火的出現與熄滅,利用爐、窯等設備掌握火的使用,創造像製陶、煉鐵、燒玻璃等物質文化;另外,火在人類精神層面上還有獨特地位,比如燒王船、蜂炮、點香、火祭等儀式。

這次展覽蒐羅國內外七大考古公、私立機構,展示國內鮮少公開、非看不可的標本和圖片。例如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蒐藏的「法國燧發槍」、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珍藏的鑽火台、火摺子,還有科博館典藏的鐵火鐮、青銅盒形油燈等。《同火的日子》劃分古老火光、火的功能、燃燒吧、伙食日子、溫度魔法、生命之光、療癒之火共七大單元,讓觀眾透過自然史、地質、植物、昆蟲、材料科學及原民科學等多元跨領域知識更認識「火」,即日起展至2024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