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很簡單、離開很困難!商人不想讓你知道的「淤泥」秘密

▲上網,臉書,Facebook。(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有些服務加入很簡單,取消卻很困難,這是一種「淤泥」設計。(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記者林育綾/綜合報導

有許多服務或商品,都是加入會員、訂購時很簡單,但要取消、退貨、離開時就變得很困難。這種只要在過程設計中有任何「阻力」,導致人們難以改善情況,就可以稱為「淤泥」,無論在商業、政府單位等都很常見,而有些淤泥其實有善意的意義。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行為經濟學專家理查.塞勒(Richard H. Thaler)、凱斯.桑思坦(Cass R. Sunstein)合著《推力》這本書,近來完成終極增訂版並由時報文化出版繁體中文版。書中提到一個稱為「淤泥」的設計,像是如果你必須填寫20頁的表格才能獲得財務補助;如果你必須經歷4回合的面試才能取得學生簽證,都是遭遇淤泥。

作者提到,有些「暗黑模式」(dark patterns)也是淤泥,故事在過程中插入阻力,特別設計來操控人們,以便讓人掏錢的手法。像是取消會員資格或取消訂閱變得很困難,或是讓窮人很難投票、很難符合職訓的條件,或很難取得避孕藥,只要人們想避免某些費用時,就會面臨一大堆阻力。

▲有些健身房加入會員很簡單,退出卻很困難。(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也有一些淤泥是「善意的行政流程」中不可避免的副產品,為了確保人們真的符合條件或有權取得他們要的東西。在美國這種條款的技術名詞叫做「計畫廉正性」(program integrity)條款,像是必須提交各種表格,等待數月通過核可,才能取得簽證或開立新事業。

而有些形式的淤泥,尤其在公家機關常見的稱為「繁文縟節」(red tape),較正式說法是「行政負擔」(administrative burdens),而這其實不是政府的專利,很多大型民間機構(企業、大學等)都會使用各種淤泥,甚至套用在自家員工身上。

他們認為,「凡是有商業的地方,就有壞人和騙子;凡是有成員十幾人以上的機構,就會看到以優良治理為名製造的淤泥。」

不過他們也幫「自動續訂」的機制說話,因為這機制其實有助「減少淤泥」;無論是訂什麼服務,預設顧客每個月要繼續接受服務是滿合理的,想像一下,你若沒有主動重訂,每個月就會被斷電或中斷網路一次,是一件很擾民的事。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些「自動續訂」很合理,假如沒有主動重訂,每個月就會被斷電或中斷網路一次,會十分困擾。(圖/取自免費圖庫pakutaso)

但是當「訂閱」與「退訂」的程序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時,就會產生「淤泥」。像是曾經有報社只要輸入信用卡號便能訂閱,卻要打長途電話才能退訂,該報社希望在讀者突然停止訂閱之前,確保了解報紙的內容有多豐富;不過後來那份報紙已改變政策,可以用電子郵件取消訂閱,流程變得沒有淤泥。

很多機構都把「加入很簡單、離開很痛苦」的不對稱做法,當成經營模式的重要一環。像在美國某健身房因疫情關閉很長一段時間,重新開門後,要求想取消會員資格的人「親自去辦理」,「這就是淤泥,附贈一大堆病毒!」

還有些機構把退出規定和代價,深藏在「細字規定裡」,作者們認為,「最起碼應該規定企業要揭露取消條件,且使用正常大小的字體。」而在美國有些州已經有規定,「凡是在網路訂閱的服務,就必須可以在網路取消。」

《推力》一書所指的「推力」(Nudge)是輕輕一推,就能改變人心的神奇力量,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查.塞勒、知名學者凱斯.桑思坦一起合著《推力》,這本行為經濟學經典出版十多年以來,為世界帶來許多改變。在疫情期間,兩位作者親自修訂全書,新增新冠疫情等主題,增量50%全新內容,並稱之為「終極增訂版」,如今由時報文化發行中文版。

▲時報出版《推力:每個人都可以影響別人、改善決策,做人生的選擇設計師【終極增訂版】》。(圖/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