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執著反而讓你更窮 吳淡如的致富思維

▲吳淡如將經濟學的概念套用於人生處事,鼓勵想放棄卻缺乏勇氣的人,適時放下,人生才能快活。(資料照/記者周宸亘攝)

● 吳淡如/主持人、暢銷作家

「沉沒成本」是商學院最重要的評估概念。但,千萬別以為「沉沒成本」只有做生意的人才需要懂,它也是人生取捨衡量輕重的原則。找不回的人生、再怎麼哭也回不來的錢都叫做「沉沒成本」!已經放下心力做的事,必要的時候也要勇敢的半途而廢,這就是沉沒成本概念!從來沒有任何聰明人,是不懂得沉沒成本的!不懂,就會判斷錯誤!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選擇比努力重要,因為:如果選擇錯誤,一切都會變沉沒成本。鐵達尼號沉都沉了,不管你花多少力氣惋惜它,它都不會浮起來。說真的,如果這些年來我有變得比較聰明一點、果斷一點,比較會做理性選擇,那麼一定是因為四個字:沉沒成本。

它雖然是商學院最重要的評估概念,在協助人生做選擇時,也非常有幫助。如果,你覺得自己是個猶豫不決的人,或者經常都陷在做錯決定的流沙坑中出不來,那麼,更要了解「沉沒成本」這四個字。

捨不得、離不開與沉沒成本的關係

什麼是沉沒成本呢?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假設有一天,你失心瘋買了一件非常貴的衣服,回到家後發現穿起來並不好看,又無法退還給商家,你會因為捨不得花這麼多錢而多穿幾次,還是送給其他有緣人?因為捨不得而穿時,每次穿它,心情都要經過一陣拉扯,實在沒自信,連拍照都要避免。那麼,這件衣服的存在,並沒有幫你,而是在害你,不但讓你顯得更胖,穿起來不舒服,還加上心理的自我摧殘。

當我問女生這個問題時,有一半的人還是會猶豫的回答:「那麼貴,能穿幾次就多穿幾次吧!」看看你的衣櫃,是否有一堆沒穿又捨不得丟的衣服?那麼,你就是沉沒成本謬誤的最佳代言人。

一位著名的學者說,人們常在進行消費,或做某件事情時,因為已經投資了時間和金錢,明明不開心,卻捨不得離開。持續做不快樂、不值得的事,但又捨不得、走不開,這就是捨不得沉沒成本。

再舉一個例子:妳是否正在談一場「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戀愛,只因為愛情長跑已久,對方不久後可能會向妳求婚,如果此時喊卡,不就浪費了之前好幾年的愛情長跑?結果婚後才清醒,真的很不合要離婚,又要花很多時間精神處理。別怨對方誤了自己的青春,是妳把自己的花樣年華變為沉沒成本。別被沉沒成本左右了你的決定提到「沉沒成本」,大家最常想到的是錢。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明明目標是A,卻因為花了時間,捨不得而往C走,永遠到不目標。(圖/時報出版提供)

其實,對於一件事所投資的時間、精力、痛苦也是沉沒成本。很多時候,沉沒成本的謬誤也出現在商業上。最常見的就是開店。明明生意不好,甚至虧損累累,卻因為捨不得已經花出去的裝潢、精神和錢,或者放不下開店的夢想,再借錢繼續熬,遲遲不肯關店,這些花出去的,都是沉沒成本。

比起個人,大企業或政府就不會落入沉沒成本的謬思中嗎?還是會的。在航空史上,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法、英兩國聯合研製的協和號飛機。在研製過程就投入大量的時間、人力和金錢,1969年首飛後七年,終於開始進行商業飛行,卻於2000 年發生空難,乘客信心動搖,加上911 等事件影響,在2003年,協和號進行最後一次商業飛行後,結束了為期二十多年的空中舞台。

據資料顯示,在首次商業飛行前,英法兩國已投資超過8億英鎊,比當初的預算僅1.5 億要多出數倍,最後無從回收,當初的投資,都成了沉沒成本。這是商業史上著名的「承諾升高」的慘痛案例。

為什麼從個人到政府,各種事情都可能會陷入沉沒成本的謬思中呢?我想,很可能是因為我們天生都不喜歡後悔,也想說服別人或自己:我並沒有要浪費什麼。更想證明過去的種種是有價值的。

如果要讓過去有價值,不如告訴自己「人生,不是得到,就是學到」。學到也是一種成本,沒必要為了持續想得到讓沉沒成本累積更多。不要被沉沒成本左右你的決定,這才是理性的決定。

▲吳淡如所著,《人生實用商學院:誰偷了你的錢?》,時報出版。(圖/時報出版提供)
 

熱門點閱》

► 于俊明/打房不要打出太多後遺症

► 陳唯泰/定期定額單月成長戶數最大ETF是這2檔 高股息銅板價

► 周治邦 /何時購屋 無殼蝸牛觀察利率政策

► 李沃牆/通膨加劇升息加速 經濟成長恐再下修

●本文獲出版社授權,摘自「人生實用商學院」。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