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工的人」李銘順上戲先來培訓 鐵花窗職人曾文昌的藝術夢

記者陳詩璧/專題報導

今年第56屆金鐘獎大贏家「做工的人」共抱走4座金鐘,劇中演員李銘順、柯叔元等人如何演出工人精髓?原來,他們上戲前,先在新北市新店一家鐵工廠「培訓」。老闆曾文昌教導演員焊接及使用工具,還參與演出擔任阿祈兄弟的父親。和傳統鐵花窗師傅不同,曾文昌把鐵工技能發揮到最大值,除了接案、出書、拍廣告,他還有個夢想,讓更多人了解鐵工,尤其逐漸被淘汰的鐵花窗,其實可以賦予價值,把它們變成裝置藝術,重獲新生。

▲鐵匠職人曾文昌從事鐵工31年,常研究圖案打造成鐵花窗。(圖/記者吳杰澄攝)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新北市新店的一間鐵工廠是第56屆金鐘獎大贏家「做工的人」行前教育訓練場地,李銘順和柯叔元在這裡學焊接,學徒在戲裡擔任工地臨演,老闆曾文昌更擔任李銘順的父親,他全力協助整齣戲的拍攝,最主要的原因是想讓更多人了解鐵工這一行裡的學問。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鐵花窗製作過程有焊接(上)和扭折(下)。(圖/記者吳杰澄攝)

工廠牆面有C花、櫻花、鯉魚和動漫「鬼滅之刃」主角等,這些都是鐵花窗的樣式,曾文昌腦裡閃過什麼圖樣,都會試著打造成鐵花窗,讓鐵窗多了好多變化。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鐵花窗大約從1920年隨著西洋建築工法進到台灣,為了要讓它變得更美觀,會加上一些花樣,但沒有上漆的鐵花窗容易生鏽破壞觀感,加上需要較多人工打造,近年大多改用CP值較高的不銹鋼窗取代。為了保留鐵花窗這項工法,曾文昌把製程寫成部落格分享出去。

▲曾文昌帶領徒弟完成的口湖鐵花窗作品。(圖/記者陳詩璧攝)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把鐵花窗和其他的鐵工技能寫成部落格,後來還有出版社找我出書」,曾文昌2007年開始寫部落格,透過圖片加文字,記錄工作,最後集結變成工具書,讓更多人了解鐵工這一行的專業,找上門的業主也從原本的朋友介紹擴增到網路。

▲▼曾文昌所打造的敬字亭鐵花窗。(圖/永燊達金屬提供,請勿隨意翻拍,以免侵權。)

曾文昌說,一開始有設計公司很喜歡他們做的鐵花窗,希望把穆斯女神像做成鐵花拉門,這作品順利完成後,就接到高雄美濃的客戶,「業主想把敬字亭加進到鐵花窗,這作品很挑戰,但我們也把它如期做出來了。」而隨著工廠接到的案子愈來愈多元,雲林口湖梧北社區進行社區改造計劃,設計團隊也找上曾文昌。

▲雲林口湖梧北社區13幅鐵花窗中,有三幅是以詩人陳山派的創作為主。(圖/記者陳詩璧攝)

設計團隊給的設計圖,曾文昌看過後形容,「挑戰性很大,它完全跳脫鐵花窗的模式」,因為得直接把藝術家筆下的圖樣變成鐵花窗。最終,曾文昌和6個徒弟們一起製作,包括了柑仔店老闆娘的一生、兄妹友愛和詩人陳山派的創作等,一共13幅坐落在社區的巷弄內。「其實把它當藝術品看待,沒有限制一定要做多細膩標準,反而粗礦有粗礦的美感」,曾文昌告訴記者。

▲▼鐵花窗職人曾文昌在雲林口湖梧北社區的13幅鐵花窗作品。(圖/記者陳詩璧攝)

梧北社區的湖水藍色鐵花窗鑲在水泥牆面上就像幅畫,吸引路人佇足觀賞,這2年吸引不少觀光客前往,成了在地新特色,讓寧靜的梧北社區多了人流,好不熱鬧。

▲鐵工廠牆上有大大的「堅持」2字,曾文昌時時看著,叮嚀自己不要忘記初衷。(圖/記者吳杰澄攝)

曾文昌從事鐵工31年,從學徒、出師、寫部落格到出書,遇到困惑時抬頭看工廠上的「堅持」2字,找回最初的意志,一路走來做想做的事,包括了復刻記憶,給予鐵花窗價值,老靈魂獲得新生。

看更多專題報導:
全台「城中城」大追蹤
影/無法控制用頭撞牆 妥瑞重症男盼植腦部晶片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