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梁孟松用台積電管理術 助中芯轉骨

▲▼             。(圖/記者財訊雜誌攝)

文/林宗輝

隨著中芯最新一期的財報發布,亮眼的營收表現一掃之前在營運上的陰霾,不僅28奈米產品良率大幅改善,14奈米也已經箭在弦上,在中國整體經濟偏弱的狀況下,中芯似有逆流而上的味道。

根據中芯財報數字,其第3季營收達到8億1600萬美元,較上季的7億9000萬美元有略微增長;但重要的意義在於今年首度轉虧為盈,且淨利一舉拉到8400萬美元的水準。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同時在第4季財測方面,中芯國際預計營收將較第3季增加2%~4%,毛利率預計將從20%成長為23%~25%,14奈米產品也即將加入產線貢獻營收。這些都成為梁孟松接任中芯聯席執行長之後的亮眼成績。

轉虧為盈的兩個因素 體質變好,供應鏈本土化

中芯財務數字的改善主要來自兩個方面,首先是自身經營體質的改善,再來則是受惠於供應鏈本土化的政策推動。

中芯從2015年宣布28奈米製程量產之後,良率改善腳步遲緩,致使其營收占比無法提升,在最初幾年,若沒有高通為了政策目的而在中芯下單,基本上是長期處於沒有客戶的狀態。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最新一季財報中可以觀察到,28奈米製程占營收比重從上一季的3.8%成長到4.3%。另一方面,中芯8吋晶圓產能逐漸往下調整,2019年第3季約為133萬片,是近兩年來新低,但實際出貨客戶晶圓片數卻高達131萬5000片,換算產能利用率約98%,亦創下近年最高紀錄。這些都為中芯的營收和獲利成長打下了基礎。

由於美中貿易戰,中國一直在進行的供應鏈本土化工作也更為激進。早期為推動中國晶片設計產業的發展,鼓勵相關業者在晶圓廠投片開光罩,相關費用由政府支出,後續量產還能享有減稅優惠,在此鼓勵之下,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可以看到中國的晶片設計產業各種方案層出不窮。

理論上這些接受補貼的晶片設計業者找尋代工對象時,本土的中芯應該會是第一選擇,但早期中芯並沒有從相關補貼中獲得太多好處,關鍵在中芯主流製程因良率不佳而導致產能供給不足,一來吃不下相關訂單,二來接單之後的產能也無法確保。

如今在梁孟松親自操刀調整體質後,中芯良率和生產效率的均衡有明顯的改善,非正常的額外晶圓消耗大幅降低,對獲利作出貢獻。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加上因中國政策優惠增加的訂單也不再像過去一樣只能當過路財神,而是真正轉化為中芯的實際獲利,未來隨著中芯產線效率與良率的進一步提升,這方面帶來的營收貢獻將會更明顯。

記者訪問了一家知名晶片設計公司業者,他表示,梁孟松過去幾年在中芯主要以改善內控以及流程管理的最佳化為主,先進製程的開發反而不是重點。…(本文節自財訊595期,詳全文)

延伸閱讀:

中國半導體幕後的台灣科技大將

中國供應鏈向美國說分手 台廠接收3大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