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歌聲紀念溫暖的「王老師」 催生校園民歌的王津平告別社運傳奇一生

▲王津平追思會。(圖/譚志東攝)

▲王津平追思會現場,會場擺滿了潔白的蝴蝶蘭。

記者洪珮瑄/台北報導

中華基金會前董事長、中國統一聯盟前主席王津平9月7日病逝於北京,他的追思會10日在台北舉行,現場輪流獻唱當年校園民歌《老鼓手》、《美麗島》、《龍的傳人》等歌曲,尾聲則用《我的祖國》與《國際歌》告慰這位著名的台灣左統派。王津平曾在母校淡江大學任教,受到無數學生的喜愛,進而影響許多學生,他除推動校園民歌運動之外,也參與過老兵返鄉運動,喚醒各界關懷雛妓,是台灣社運界的傳奇人物。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王津平1946年生於台北市大稻埕,就讀建國中學時就參與編輯「建中青年」,淡江大學畢業後,1972年開始赴美留學,留學期間,開始投身海外保釣運動,堅決反對美日侵占釣魚台群島的非法行徑。王津平1975年放棄了美國的優渥待遇,返回台灣教書,期間曾在淡江大學、世新大學擔任英文系講師、教授。

在淡江大學教書的期間,愛唱歌的王津平與李雙澤、楊祖珺等人催生了校園民歌運動,掀起「唱自己的歌」的浪潮,直到現在,李雙澤作詞或譜曲的《少年中國》、《美麗島》、《愚公移山》、《老鼓手》等等,仍有許多人傳唱。此外,他也帶領學生進行社會調研與山地服務,以此激發學生對不公不義的省思,並思考如何回饋社會。許多學生受到他的感動,甚至有不少參與社會運動的中青年幹部都尊稱他為「王老師」。

▲許多當年的學生及老師都出席。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曾參與、編撰《夏潮》、《草原》、《春風》、《海峽評論》等刊物,投入鄉土文學運動、勞工權益運動、老兵返鄉運動等社會運動,以文學揭露社會的不公不義之事,也透過行動深入山區偏鄉,關懷弱勢群體,甚至以演說、街頭抗爭為媒介,替政治受難者、原住民、雛妓、各界勞工爭取權益,是社會運動的重要推手。

此外,王津平也是統派陣營的重要領袖,任教期間時常在兩岸三地往返,致力於推動兩岸交流,曾先後3次擔任中國統一聯盟主席,參與過勞動黨、工黨、勞動人權協會、中華基金會等,在團體之間擔任重要職務。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也在記者會答覆表示,王津平先生「是忠誠的愛國主義者,台灣同胞的傑出代表,台胞愛國統一陣營的傑出領袖和教育家、社會活動家。」

▲▼包括盲人詩人莫那能、「台灣民歌之父」胡德夫都來道追思會現場,在王津平生前喜歡的歌曲聲中,緬懷、追思。

這場追思會是在台北市青少年發展處「國際會議中」,有門生故舊、社運界人士共300多人參加,由早年知名的民歌手楊祖珺等人主持,時間長達5小時,很多人在追思中,提及許多不為人知的小故事,例如「可以把梁實秋的英漢辭典背完」、「台灣最早關注黑人文學的學者,就算不是最早也是最早之一」、「當年帶領學生在淡江大草坪、『動物園』唱歌,是學校最有名的老師」、「經營淡水文理書局,可是卻豪爽送書送到經營困難」、「他非常的溫暖,總是大聲說好啊!永遠樂觀,生前最愛唱《我的祖國》」、「被淡江解聘後,在英專路上開了淡水文理書局,可是卻豪爽送書送到經營困難」、「北投家中收容被黑道追蹤的雛妓」等等。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於「王老師」的評價,新黨主席郁慕明指出,他與王津平是「不打不相識」,但最後兩人的看法卻相同,且王津平有思想、有主張,還能夠付諸實行,參與過保釣運動、推動老兵返鄉等事件,擁有為國家、為民族付出的大格局。

追思會籌備委員會主委、台灣勞動黨主席吳榮元說明,王津平將個人的生命融入民族的命運,將小我融入大我,長期在「反獨促統運動的戰場」堅持,是台灣統一運動的指標性人物,理想不會被後人忘記,堅持的道路也會有人持續走下去。

▲新黨主席郁慕明在現場致詞提到,「王津平老師是我的老朋友,後繼的大家都會追隨他的腳步,勇往直前。」

此外,王津平之子王正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父親最早推動的是老兵返鄉運動,並在1998年帶領一批台灣年輕人到大陸展開尋根之旅,讓年輕人更了解大陸這個國家。他在追思會上也訴說,「父親愛國、愛民族、愛人民的精神,是先輩傳承下來的,也將繼續傳承下去。」

王正提到,自己在13年前開始推動兩岸交流事務,包括青年交流、教師交流,過去3年也組織很多兩岸青年交流平台,像是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父親過世後,他將繼續進行兩岸交流事務,讓台灣與大陸的關係更加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