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抱抱/當文青變憤青

譚志東

剛剛看了一篇文章,同事寫的評論「後白色恐怖時代!向台灣式正義底下的後殖民主義乾杯」。很久以前,我在處理論壇的時候,他就投稿頻繁,筆調非常「文青」;隨著他畢業進入職場,沒幾年工夫就變成「憤青」,換個方法說,就是「文青」的DNA轉為隱性了。熟令致之?熟令為之?

雲友只要看完這篇文章,就可以知道他的憤怒之所在。是的,當年輕人不去思考「吃苦一定會成功」的問題,轉而體認到「不爭氣就斷氣」時,就可以知道問題有多大。

我們可以很輕易的了解,當今初入職場的大學畢業生,很多工作時間都是超過10小時以上,扣掉周休2日,月做22天,如果一個月只賺28K,你幾乎不用計算就知道他們的「時薪」是多少。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現在賺得少沒關係,以後有機會可以等(我們當年就是這樣想),但是,很顯然的是越來越多人對未來「無感」,因為知道加不了薪,或者是薪水能調,但如果沒有長輩資助,一輩子也買不起房子。

媒體需要知青、憤青以及文青,最好是「三位一體」,視情況需要而調整角色。但社會不需要太多憤青,越多代表著國家有問題,偏偏現在的知青大都直接變成憤青──少了「文青」的浪漫歷練,哪天真的經濟重新起飛,恐怕還是脫離不了「台勞」的宿命啊!(總編有交代,今晚換我寫,話是一定要聽的。代打文之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