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抱抱/替這塊土地「把脈」

譚志東

最近,我們陸陸續續的做了一些「土地與農民」的相關文章,部分報導是委由年輕同仁所撰寫,充滿人文情懷,很值得一讀。長期以來,「土地」的相關議題多半環繞在城市周遭,集中在建商的開發,簡單的說,我們與所有媒體寫的不是土地而是「水泥地」。

「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農村,因此逃過水泥化的浩劫,但在新的國土規劃思維下,有的土地必須變成人工湖,或陸續轉作他用。今天,我們處理了高屏大湖(舊名吉洋人工湖)的開挖,可能讓種植毛豆的田地變為一片汪洋。農民該怎麼辦?我承認我不知道,也不明白這樣到底好不好。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是我們媒體長期面臨的困境。因為反美濃水庫,所以改開挖高屏大湖;因為會影響淹沒土地且「綠金」毛豆的生產,所以要反高屏大湖。又例如,我們都希望廢核電,改用乾淨的風力發電或太陽能,但,我們也曾報導過環保團體指控彰濱的風力發電機成為侯鳥殺手,接下來的意思,讀者都應該知道。

這些「一反再反」的新聞,媒體都不缺席的加以報導,但,問題解決了嗎?土地有獲得救贖?《ETtoday新聞雲》在去年此時,頁面都還有出現,但短短一年不到,我們已經成功挺進到全台30大之內的網站,未來如果業務能夠一併提升,做到損益兩平,理應編制專責調查採訪的記者,替這塊土地的每一角落「聽診把脈」,為所有雲友找出最接近真相的答案。畢竟,毛澤東曾說過,「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