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引水入新疆 大陸「大西線調水」一招封喉印度?

▲▼西藏雅鲁藏布江。(圖/CFP)

▲西藏雅鲁藏布江。(圖/CFP)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繼洞朗邊境爭議後,又有新的「引爆點」?中國工程師又提出建造1000公里引水隧洞的「逆天工程」,一旦獲得通過,從西藏引水入新疆的計畫將不再是「紙上談兵」。但由於中國在雅魯藏布江的引水工程,會連帶影響下游的布拉馬普特拉河,該河是印度最主要的河流之一,恐怕會再度造成中印關係緊張。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國政府於8月4日在雲南打造661公里的輸水渠道,該工程將耗時96個月,總投資達780億人民幣。雲南省長阮成發表示,滇中引水工程關係到雲南發展大局、群眾民生福祉、子孫長遠生計的基礎性戰略工程、民生工程,全過程必須實行最嚴格的質量管理,打造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傳世工程」。

▲印度布拉馬普特拉河侵蝕附近土壤。(圖/CFP)

工程受水區共涉及沿線6個州市35個縣市區,輸水線路全長661.06公里,受益國土面積為3.69萬平方公里,惠及1112萬人。一旦661公里的輸水渠道建成後,可從水量較充沛的金沙江流引水至滇中地區(雲南中部的昆明、曲靖、楚雄和玉溪城市),有利於雲南當地經濟發展。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據《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報導,滇中引水成為新技術的試驗田地,當這項工程擁有成熟技術和裝備後,就會被應用到「大西線」調水工程中,也就是將西藏的雅魯藏布江水引入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青藏高原阻擋了來自印度洋的暖濕空氣進入新疆,使戈壁灘和塔克拉瑪干沙漠的90%面積不適合人類居住。

▲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圖/CFP)

報導指出,但「亞洲水塔」青藏高原就在塔克拉瑪干沙漠旁邊,每年擁有超過4000億立方淡水從此注入黃河、長江、湄公河以及恆河。最早擁有將西藏水源引入新疆構想的人是清朝重臣林則徐和左宗棠,現在的中國政府也不斷進行水壩、泵站和水渠的工程計畫,但所需施工量、資金、對環境帶來的衝擊,以及鄰國(例如:印度)的抗議,都是相當大的挑戰。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報導稱,中國科學院武漢岩土力學研究所研究員張傳慶認為,中國正採取低調的作法,循序漸進地來實現目標。張傳慶曾在許多中國引水隧洞項目中發揮重要作用,他認為雲南滇中引水工程是一個試驗性的項目,「這將證明我們有技術、能力和設備,可以在地質複雜又危險地區修建超長隧洞,同時我們的財力也是可以承受的」。

▲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河流都是內流河,幾乎來自於高山融雪。圖為最大的塔里木河。的塔里木河是中國最長的內流河。(圖/CFP)

雲南省滇中引水工程最大的問題,就是附近擁有許多斷層帶;但工程設計人員從地鐵列車中得到靈感,不同車廂的鉸鏈連接方式,也可以應用在引水隧洞上面。張傳慶表示,防水又有彈性的高強度材料將連接不同的管段,這樣就能順利通過斷層帶。

身為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鐵隧道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的王夢恕,他曾在今年3月向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提交《關於深入開展大西線調水工程論證並儘快實施第一期工程的建議》。這份《建議》由四川大學水利與山區河流開發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提供。

▲布拉馬普特拉河在阿里恰與恆河匯流後稱「帕德瑪河」。圖為印度恆河。(圖/路透社)

王夢恕認為,第一期工程可從雅魯藏布江(YL)幹流調水100億至150億m3至新疆南部,主要調取汛期洪水,避免對水力發電、下游用水和流域生態環境造成明顯影響。首部樞紐可採用無壩引水技術,沿程採用自流隧洞輸水方式,運行管理採用智能配水系統。

王夢恕指出,其次可以將傳統的成都的都江堰分水、分沙和引水防沙技術與現代取水防沙和水流控制技術相結合,利用桑日河段的開闊地形,通過江心人工島實現一次無壩分水分沙,利用彎道環流實現二次分水排沙,利用沉沙池沉沙,最後設立豎井進行取水控制,根據取洪留枯的原則設置相應的取水攔沙坎高度。即使是在枯水年和枯水期,也能滿足下游生態需水量要求,且有利於減輕下游洪水災害。

他還建議,輸水系統採用自流有壓隧洞輸水技術,可充分發揮西藏和新疆的高差優勢,並避免沿程蒸發;適應河道無壩取水形式,且可解決閘門受力、水錘壓力、流態銜接等技術問題,安全可靠。最後,可採用壓力—流量自調節型豎井技術,將整個輸水系統分成若干個相對獨立的子單元,既可減小整個輸水系統的水錘壓力,避免水力振盪的全範圍擴散與傳播,又能減輕輸水系統的流激振動等問題,且便於對流量的自主控制,充分調取洪水流量,結構也較為簡單。

不過對於中國要將雅魯藏布江的水引入新疆一事,《印度時報》於10月31日指出,這是種要掐住印度水脈的方法,擔心布拉馬普特拉河會受到影響。

▼《印度時報》認為,中國將西藏引水入新疆的計畫,是種掐住印度水脈的方式。(圖/翻攝自《印度時報》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