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做中學 竹市建華國中榮獲國家環境教育獎

▲ 建華國中扎根環保做中學榮獲國家環境教育獎「優等」。(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新竹振道記者李介蓉/新竹報導

新竹市建華國中推動環境教育績效卓著,榮獲第5屆國家環境教育獎學校組「優等」殊榮,5日接受環保署長李應元表揚。市長林智堅表示,建華國中將環境素養列為學生品德教育重心,並以各科融入環境教育,獲獎肯定很不簡單,他勉勵持續扎根環保,成為全國學習標竿。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建華國中校長張文忠表示,環保素養是學生品德教育的重心,秉持以學生為學習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本土性議題,強調議題探索、價值澄清、環保行動,透過創新的教案設計,將環境教育的「學校及社會環境教育、氣候變遷、災害防救、自然保育、公害防治、環境及資源管理、文化保存、社區參與」八大學習領域緊密結合。

例如透過國文科帶領學生觀察校園動植物,汲取詩文創作題材;英文老師帶著孩子在校園,用英文解說菜圃的蔬菜;地理老師帶領學生就近到十八尖山實地踏查,觀察在地動植物特色;健康教育課程介紹空品旗,引導學生關心台灣,乃至全球空氣污染問題;視覺藝術教導同學利用在地自然素材創作藝術品,體驗無污染、不破壞的環保藝術之美。

建華國中利用校園改造的過程,翻轉成為珍貴的環境教育場域,得到評審團一致肯定。例如把拆除舊校舍後的空地闢為農園,教導學生自然農法、落葉廚餘堆肥,學弟妹在農園親手種下向日葵,每人摘送一朵給畢業的學長姐,祝福前程如陽光般燦爛輝煌。此外,也利用舊校舍廢棄木材製作手工筆、生活用具;打造野生獨居蜂旅館,讓獨居蜂進駐改造後的友善環境。

認養永續菜園的陳同學說,她以照顧親密家人的同理心,傳承老師細心教導蔬菜播種、施肥、澆水、拔草、除蟲到收成的每個步驟,驚嘆大自然孕育生命的奇妙過程,看到蔬菜成長茁壯、蜂蝶飛舞菜園,除了紓解課業壓力之外,更能親身體驗「從土地到餐桌」的過程,從中學習「愛護環境、永續發展」的生活態度,信誓把「做中學」的環保接力棒,傳遞給學弟妹。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外為有效解決校園的蚊蟲問題,生態池養了許多大肚魚,同時在校園各處設置共120個生態水盆,水盆的水生植物可以美化校園,而水盆中的大肚魚還能幫忙解決病媒蚊的孳生源。

環保局表示,建華國中長期深耕環境教育工作,將環境教育內涵系統化融入課程教學及學校活動,各領域教師交流互通,展現高度的教學熱忱,充分利用校園環境做為環境教育場域,讓學生「做中學」,並巧妙地將八大領域課程融入環境教育,值得轄內各校學習。未來將請該校經驗分享,加深加廣連結學校環境資源,持續扎根環保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