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牧場使用糞金龜 澳政府花2億力求「變臭為寶」

▲蜣蜋以動物糞便為食,是對畜牧業非常有貢獻的益蟲。(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澳洲副總理兼農業和水資源部部長巴納比‧喬伊斯(Barnaby Joyce)日前發表聲明,政府將撥款920萬澳元(約新台幣2億元)推動農牧場使用蜣蜋(糞金龜),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牧場的生產效率。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蜣蜋又稱屎殼郎,大部分都是以動物糞便為食,有「自然清道夫」稱號,澳洲政府打算在農村推廣屎殼郎的使用,幫助挖掘屎殼郎作為「生態工程師」的作用,幫助農民增加牧場的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

據澳洲媒體《NOURTHERN STAR》報導,喬伊斯在聲明中表示,澳洲的牲畜每年能產生8000萬噸的糞便。因此澳大利亞肉類和畜牧業公司將展開合作,為超過1000名的的牧場主或牧場組織提供服務,建立屎殼郎數據庫,經過實地和網絡的培訓後,挑選合適的屎殼郎品種,為畜牧業再增價值。

喬伊斯指出,蜣蜋雖然很不起眼,但牠能非常有效地改善土地狀況,降低蒼蠅、害蟲、疾病的擴散,還能保質土壤,使土地中的養分不會流失。

根據報導,澳大利亞聯邦科學和工業研究組織通過1965年至1985年開展的屎殼郎項目,將南非和歐洲的23種屎殼郎引入澳洲,有效提高了澳洲牧場的質量和產量,並讓主要害蟲樹蠅的數量減少了90%。另外,美國生物學會估計,屎殼郎為美國養牛業省下每年3.8億美元(約新台幣114億元)的開支。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