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灘殺手」離岸流 保持漂浮、平行游動才能自救

記者戴榕萱/綜合報導

即將邁入到海邊戲水的天氣了,不過民眾一定要特別小心「沒有浪花」的海面。海浪從深處推到淺灘的過程中會在岸上「崩裂」,產生白色浪花;大家也都有站在岸邊卻「有股力量把自己往外海拉」的經驗,這力量會讓水在深處形成一個循環,足夠把人快速帶離岸邊,稱為「離岸流」。

民眾想辨別離岸流(rip Current)的最大特點就是「沒有白色浪花」;海水不斷從深處推上岸時,都會有明顯浪花,若這時在中間形成「反方向」的循環水流,就會產生強勁的拉力將人拖向外海。離岸流的外觀與旁邊的浪花會有明顯對比,該處看起來會很像退潮的樣子,也很平靜,因此不少人忽略了它的致命性。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內政部消防署的資料顯示,一般成人游25公尺的平均速度為每秒0.2~0.5公尺,但是離岸流的平均流速約0.5m/s~1.5m/s,甚至有些為2m/s以上;即使水性好的游泳高手都很容易在慌張中以「逆水」的方式想游上岸,但往往這樣都很容易導致筋疲力盡而喪命。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巴西與澳洲長期研究顯示,溺海民眾大約有90%的原因都因離岸流造成。如果民眾不幸遇上離岸流該怎麼辦?專家提醒,離岸流只會把人帶離岸邊,不會把人捲入海底,因此第一步驟,千萬保持冷靜、保持體力,第二步,試著與岸邊平行游一段距離,若不行只好用「水母漂」,盡量讓身體保持在水面上,脫離離岸流範圍後就能從旁邊往岸上游;若目睹他人溺水,盡快拋向可漂浮之物,並通知救生員,更別貿然下水搭救。民眾前往海邊戲水時,一定多注意周遭水況,也不要無視警示牌擅自闖入未開放的無人海灘,才能避免憾事發生。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下為教育部的自救教學影片:(影片取自YouTube,如遭刪除請見諒。)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