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芽」會捕蟑!生物防治法除蟑新趨勢

消費中心/綜合報導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兩段文字,就已經充分說明一物剋一物的生物鏈模式,而在傳統鄉間,一種不結網俗稱「拉芽」的蜘蛛,就是天然的蟑螂剋星,也是老一輩們眼中的益蟲。「拉芽」學名為白額高腳蛛,多為晚上行動,主要以節肢動物、飛行昆蟲與蟑螂為食。如果一直看到長腳的「拉芽」出現在自己的生活環境內閒晃,就代表著在看不見的角落裡,蟑螂正在滋生著,雖然這種超環保的「生物防治法」無毒也無化學汙染的問題,但對不少人而言,長腳「拉芽」卻也是一種會令人頭皮發麻的生物,而被嚇的大聲尖叫。


▲雖然生物防治法環保,但也不少人害怕長腳蜘蛛的外型。(圖/取自於網路) 

維持環境衛生,就是降低蟑螂與「拉芽」出現的不二法門。而食材的保存,廚餘的處理,以及防蟑產品的使用,都是不可或缺的步驟。食材可多利用夾鍊袋,收納盒等密封產品保存,廚餘可用保鮮膜包好放入冰箱內保存,或是集中後給清潔隊回收。而化學藥劑的防蟑產品,往往只有三個月的有效期,時間一久,蟑螂出現抗藥性或迴避性的機率就會增加,而殺蟲劑的化學殘留對人體或寵物的影響,更是難以抵擋與避免的。

而在美國有科學家針對蟑螂的生物特性,利用變頻脈衝電波科技透過家中電線佈成一個看不見的磁場,讓磁場內的蟑螂、老鼠等害蟲感到不適,進而不願久待在該環境內。為確保產品的效果,也請美國權威害蟲控制專門機構實行一個月的實地測試,並得到高達93%的驅鼠驅蟑率。而對於倉庫、餐廳或廚房等不適合灑化學藥劑的場所,電子驅蟲器的方便性與無毒性就顯得更安全與實用。

雖然蟑螂是對人類無益的害蟲,但對地球來說,身為最基層的食腐動物,食用分解有機物,並透過糞便排放氮氣到土壤中,再讓植物循環利用,維持生物鏈的循環,間接讓人類以及其他生物存活,在他們黑不拉嘰的外表之下,或許這是他們最偉大的貢獻。


▲蟑螂黑不拉嘰的外表之下,也還是有貢獻的。(圖/翻攝自《每日郵報》)

教你不用養長腳蜘蛛也能驅蟑的生物防治法►►►

別打蟑螂!小心筒線蟲爆噴四射►►►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