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論壇】胡祖慶/台灣好險沒有民族陣線!

文/胡祖慶(東海大學政治系主任)

法國省級(région,以往譯為區或行政區,然而如果將département譯為縣,région譯為省或許比較合理)選舉的第一輪投票結束,民族陣線(Front National, FN)以28%得票率躍居第一大黨,領先右派的共和黨(27%),以及目前執政的左派社會黨(23%)。

與此同時,民族陣線在12個本土省當中的6個取得領先,迫使社會黨基於「捍衛共和」考量退出在下加萊和普羅旺斯兩個省的第二輪投票,讓自己傳統對手共和黨有較佳機會阻止民族陣線取得省的執政權。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向傳統兩大黨比出中指

這個現象打破以往學界認為牢不可破的定律。1983年,民族陣線在巴黎西郊的杜爾(Dreux)市鎮選舉崛起,始終被歸類成反移民的極右派(extreme right)和單一議題政黨(single-issue party)。理論上,它應該無法挑戰1995年之後法國準兩黨制格局。

兩項因素改變一切。第一,1975年法國「30年經濟榮景」(trente Glorieuses)結束。40年來,傳統大黨拿不出辦法解決失業問題,也像現在的台灣一樣「沒有退步,只是忘了如何進步」。影響所及,越來越多抗議型選民同意民族陣線前黨魁雷朋(Jean-Marie Le Pen)「五十步笑百步」(le mal et le pire)論點,向傳統兩大黨比出中指。

▼雷朋外孫女瑪莉安雷朋。(圖/翻攝自Marion Maréchal-Le Pen粉絲專頁)

魅力型領袖撐起一片天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二,民族陣線異軍突起顯示魅力型領袖(charismatic leader)在選舉政治當中的重要性。1983年以後,雷朋自走砲作風替民族陣線爭取到15%選民支持。

更重要的是,2011年雷朋女兒,1968年出生的瑪琳雷朋(Marine Le Pen)繼任黨魁,藉由「有點極右,又不那麼右」形象進一步擴大民族陣線選民基礎。12月6日省級選舉第一輪投票結果揭曉,有媒體恭維她是「拿破崙以後最具魅力的政治人物」。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2年,雷朋外孫女瑪莉安雷朋(Marion Maréchal-Le Pen)以23歲年齡成為法國近代史上最年輕的國會議員。第一輪投票,瑪琳雷朋在下加萊,瑪莉安雷朋在普羅旺斯都取得大幅領先,直到第二輪才負於傳統右派候選人。。

選舉制度救了台灣!?

1996年我國總統直選以來,第三勢力不乏魅力型領袖。此外,經歷國民黨和民進黨交替執政,台灣不知不覺陷入18年的通貨緊縮和經濟停滯。之所以沒有出現像民族陣線這樣舉足輕重的極端政黨,一輪決勝選舉制度可能幫了點忙,因為深藍或深綠選民多數時候會進行策略性投票(strategic voting)。

不過,民族陣線案例顯示,再怎麼有利於傳統大黨的選制也無法做為當事人永久的護身符,至少不太可能兩大黨都救,這點值得藍綠政治人物警惕。

●作者胡祖慶,目前為東海大學政治系主任。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