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對尼泊爾非正式禁運 中國4輛油車救「油氣荒」

▲在印度和尼泊爾邊界Sunauli等待運輸燃料的車。(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的「雪山之國」尼泊爾9月20日正式採納最新的國家憲法,印度認為該憲法在國內政區劃分和公民身份規章上,歧視壓制尼泊爾國內的馬德西族群。隨後,印度以兩國邊界爆發騷亂,安全形勢不佳為理由,幾乎關閉全部與尼泊爾的口岸,對其實施非正式禁運,所幸中國在關鍵時刻以燃料援助尼泊爾的「油氣荒」。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由於尼泊爾燃油、燃氣等大部分物資需要經印度輸入,印度禁運對尼泊爾造成了極大影響。目前,尼泊爾派了4輛油罐車前往中國西藏吉隆縣,接收燃料補給來緩解燃料危機。

印度對於中國與喜馬拉雅山脈周邊國家關係的競爭可說是想盡辦法從中作梗。早在1971年,印度就透過戰爭分離了巴基斯坦,令東巴基斯坦演變為孟加拉國;1975年派兵軟禁錫金國王,迫使錫金議會通過決議成為印度的一個邦;又於1969年和1989年對尼泊爾實施禁運逼迫其修改國內政策。

作為唯一沒有與中國建交的鄰國不丹,曾一度表示願與中國建交;結果印度在2012年停止向不丹供應煤氣和煤油,導致不丹親中國的繁榮進步黨下台,令不丹與中國建交的日程被無限期推遲。

除了經濟上的互通有無,在軍事戰略上,尼泊爾是中印兩國之間的戰略緩衝帶,但中國除了尼泊爾之外,還有西藏可作為緩衝後盾。可對印度而言,失去尼泊爾,就意味著印度首都新德里距中國邊境要再縮短至少近200公里,故無論如何都要確保這個緩衝帶的存在。

尼泊爾在今年4月25日發生規模7以上的大地震,至少5000人死亡,受災人數約800萬。中國官方第一時間派出救援隊趕赴災區,並提供2000萬元人民幣(約新台幣10250元)作為緊急人道主義物資援助,幫助尼國開展救災安置工作。此次印度打算以禁運燃料達到控制尼泊爾的目的,可見其野心,但也因此在軍事、外交上更將尼泊爾推往中國的懷抱。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尼泊爾議會在10月28日選出共黨領袖班達里(Bidhya Devi Bhandari)為該國歷史上首位女性總統,54歲的班達里曾擔任國防部長,此次大選她以327票比214票擊敗對手,她的當選象徵未來新憲法能有效確保兩性平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