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世博/用7個月拼10年 OPTOGO:這是場另類學運

▲穿白襯衫的李先生在米蘭時不斷提供最新的現場情況,返台後還直奔OPTOGO台北基地與志工們分享經驗。(圖/翻攝自OPTOGO粉絲專頁,下同) 

記者顏賽芬/採訪報導

6月第一個禮拜一晚上,走進位於長春路松基公園地下室,推開「台北市都市設計中心」的大扇木門,水泥感的空間桌椅擺放得很隨性,一個小桌在面試七月將到米蘭世博會場的志工,另一張桌子是三個建築師在溝通台灣館的設計圖,討論該怎麼改才符合大會要求。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是發起「外帶國家館」的公民團體OPTOGO每周的固定聚會,核心志工下了班就來,有的負責展館設計,有的負責招募米蘭解說志工,有的人負責媒體公關,各司其職,但沒有明顯階級,全看每個人能出多少力量。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採訪時已經6月了,米蘭世博早已開跑一個月,OPTOGO並不急,預計在觀光人口最多的7月抵達,進駐米蘭市中心。研究所攻讀建築設計的何凭融是核心志工之一,他表示,「我們不期待做到多大、多完美,因為是公民發起,募得多少資源做多事,全看公民力量可以把我們推到哪裡。但這件事一定要做,如果不做,台灣會被世界忘掉。」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何凭融說,「米蘭世博其他國家已經準備10年了,我們是到去年年底才知道原來政府不參與。」而這次世博以「食」為主題,正是台灣最引以為傲的文化特色,缺席實在可惜,「等於只剩下7個月的時間準備,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值得慶幸的是,目前已在米蘭當地建築師的協助下找到「美食公寓」的合適場地,台灣館也位於「達文西博物館旁廣場」,是人群聚集的好地段,看來「萬事俱備」,端看募款可以讓這張藍圖實現幾成。

「這是一場另類的學運,只是我們沒有上街頭,而是去做一件政府放棄做的事。」何凭融說,「這也是我們在嘖嘖上面最低捐款金額設定100元的原因,把門檻拉低,讓每個人都可以參與。」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菲律賓可就沒那麼幸運,當地一群就讀米蘭理工大學的學生也積極想代表國家參與世博,設計抗颱風建築物做為國家場館,但最後卻不了了之,消失在參展名單上。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志工利用下班、課餘時間在簡單的空間裡討論外帶國家館的計畫。

 ▼OPTOGO在嘖嘖的提案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