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米價格壓不下 糧商:包裝米至少漲2成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今年一期稻作即將在5月初收成,但由於物價隨著油電雙漲而上揚,糧商透露,白米價格根本「壓不下來」,現在市售白米每公斤約39至41元,至少要漲價20%至30%,才足以反應成本,市售包裝米漲價,已「勢在必行」。不過農委會認為糧商要漲價,應提出合理解釋,因為稻穀的成本及利潤漲幅都在監控當中。


▲糧商表示,包裝米上漲勢不可擋。(圖/東森新聞提供)

糧商表示,其實去年政府宣布公糧收購政策時,小包裝米就應該漲價,現在油電雙漲,稻穀烘乾費用、貨運油料、包材及紙箱也跟著上漲,包裝米不可能不漲。台灣穀力總經理吳錦壽也說,白米漲價「跑不掉了」,若硬壓著白米不能漲價,最後盤商仍會想辦法壓低收購價,最後受傷的仍是辛苦耕作的農民。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農委會農糧署長李蒼郎表示,他認為糧商應對這「兩成」,提出合理解釋,若市售包裝米價格「漲太多」,超出農委會計算的合理漲幅,農糧署將會立即釋出公糧平抑物價。李蒼郎說,糧商的「動作」都在農委會的監控當中,農糧署會根據稻穀收穫時間、精算糧商的成本與合理利潤,一方面讓業者可以生存,另一方面也不影響稻穀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