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情我願的交換伴侶 研究:可增加愛與忠誠

▲對婚姻來說,換妻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圖/達志影像/示意圖)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交換伴侶(換偶)通常是指已婚夫妻基於性目的而交換配偶。在20世紀60年代,伴隨女權運動、性解放運動,換偶作為一種另類生活方式,在歐美國家已開始流行。在中國,近幾年屢有換偶的新聞見諸媒體,並引發倫理和法律上的爭論。廣州大學心理學系的杜建政教授從心理學角度對換偶群體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發表在漢斯《心理學進展》2013年7月期刊上。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什麼有「換妻」的現象出現?調查發現,體驗性伴和性經歷的多樣性,是最主要的動機;快樂與刺激,偷食「禁果」,抗拒主流社會的性規範,體驗另類生活方式,是第二位的動機;結識新人,拓寬社會生活面,也是一個原因;另外,窺淫是一個重要動機,窺淫除了能得到性刺激,增強性興奮外,還能觀摩性技巧,解決自己與配偶之間存在的性問題;其他的動機還有重獲青春體驗、看到配偶之外的人被自己吸引而飄飄然、增加對自己配偶的興趣等。

三人或三人以上同時在一起進行性行為,是中國現行法律所不容,在大多數國家,也為主流的社會道德和習俗所貶斥。那麼,夫妻或情侶間是如何就他人介入自己的性行為達成共識,並最終得以實施呢?換偶動議能否被接受,與伴侶是夫妻還是情人,以及伴侶間感情深淺,都沒有必然的聯繫。在伴侶內部達成換偶的共識後,下一步就是在外面尋找和選擇合作者了。在其他國家,雖然換偶也被污名,但未被法律禁止。換偶者可以透過加入換偶俱樂部、參加換偶聯誼會、以及在換偶雜誌上刊發和查閱廣告等方式尋找和選擇同好。而在中國則缺少這些途徑。(詳情請看原文

美國一項研究認為,雖然在政治上偏於保守,但在性方面,諸如對離婚、婚前性行為、色情書刊音像、同性戀、墮胎的態度上,換偶者則比非換偶者更為自由和寬容。另外,換偶者較少表現出宗教上的認同。同時,學者調查認為,換偶者與非換偶者在感覺尋求量表上的得分無顯著差異;換偶者與非換偶者在社會讚許量表上的得分有顯著差異,換偶者對社會讚許的需要更高;以權威主義、馬基維利主義、人性觀、內外控、疏離感等方面的量表進行施測,發現換偶者與非換偶者在量表得分上沒有顯著差異。另外,調查顯示,換偶者大都是熱衷於性、對性持娛樂態度、性的專屬觀念不強、認為性與愛可以分離的人。也就是說,換偶者性觀念開放,嫉妒心不強。

西方國家換偶者存在著心理困擾。一方面,主要是擔憂性傳播疾病,難於尋找同好、嫉妒、焦慮、擔憂行為曝光等。一項調查結果發現,高齡組的換偶者性傳播疾病的感染率均較高;另一方面,嫉妒是與情愛密切關聯的情緒體驗。雖然換偶者嫉妒心相對不強,但也絕非絲毫沒有。因此,為避免此類情況發生,換偶者會建立一些規則,如不允許在與他人的性行為中投入過多的感情、對伴侶誠實和公開,禁止與他人私下約會等。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換偶對婚姻有影響嗎?人們往往想當然地認為:夫妻由於彼此感情冷漠,才會想到通過換偶尋找刺激,挽救婚姻,其結果多是感情破碎,婚姻解體。而事實卻與此相反。調查顯示,換偶是進一步促進了夫妻的感情,提升了婚姻品質。換偶如果是在未經過認真協商、全面考慮、充分達成共識的情況下進行,才有可能對伴侶的親密關係造成負面影響;而在雙方充分準備、自願參與的情況下,換偶對親密關係的促進具有諸多好處,比如增加性的吸引力,彼此更加了解對方,更加愛與忠誠對方。這對於不理解不支持換偶的人來說,真是不可思議!(新聞來源:科研出版社/爾灣閱讀)

查看原文請點閱: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aspx?paperID=1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