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12年國教--我們無法避免錯誤,但可以避免犯同樣的錯

邵爺

去年生日當天發表了一篇文章《這首「教改悲歌」還要唱多久?》,經過了一年的教學與這段時間觀察,分享心得如下:

一、資訊不足

教育部的出發點或許是好的,但是規則方法一國多區不同調且造成的爭議與恐慌太大,今年第一次幫了200多位孩子及家長逐一分析落點,對一個任課師而言,這不是我該做的事,也不是我的責任,但是13年的補教生涯,每年教學近千名孩子,讓我不得不將熱情持續發揮在此,順便將孩子們最常問的問題與答覆放上來: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1、一免卡位等二免要不要先放棄?

 ANS:當然要!

2、二免要考特招嗎?

 ANS:二免不用看特招成績,憑一免成績就好。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3、二免絕對比較好?

 ANS:任何事會有風險:不代表你現在放棄就絕對是好事。

4、為什麼一樣2A3B他上陽明,我只上復興?

 ANS:因為對方雖然是2A++ ,但在國英 3B++,且作文六級分;至於你是2A3B作文三級分,一樣2A3B累積人數就差很多了!且還要看志願順序及在校多元積分三項總分。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5、我5C怎麼沒上大安高工,不是填第一志願就穩上嗎?

 ANS:第一志願就算志願序30分全拿,也還要看會考積分與在校多元積分三項總分。

在上面回答很多問題同時,各位有發現一件事嗎?資訊怎麼那麼不夠!

從填志願開始就很多孩子跟我說,學校老師只給一張往年的PR值叫他們自己填,大家都不敢承擔志願序積分還有因為資訊不充足而造成的落榜壓力,到放榜整天我接收到的問題…一再的顯現出因為資訊不足產生的疑慮與恐慌。

二、城鄉差距持續拉大,雙北不同調

今年在雙北市接觸14個國三班,土城跟泰山地區的孩子,往年還可以靠基測成績拼到前幾志願(包含板中及中和高中),今年教學,發現孩子們的程度差距愈來愈大,心態上也產生一些因為升學制度產生恐慌而有學校就唸的狀況,而北市地區則是大家一窩蜂報名私立高中及補習班特招班,也使得產生北市孩子不甘心而力拚特招,至於新北孩子默默忍受高分低就。

這差距不只表現在學業上,連心態上也因恐慌而產生了差距。

心情悶了整天,放榜前一天晚上擔心到昨天已經超過24小時,睡前看了一堆升學新聞更是胃痛+心痛...引用新聞如下:

多名校長表示,錄取成績資訊不明確,學生志願填得保守;有老師說,同樣五A++、作文五級分,有人上師大附中,有人落榜,「這算什麼適性揚才?就是荒謬!」

老師舉例,五A學生會考積分卅分,若將某校填在第廿一志願,志願積分僅得十八分。另一名五B生即使會考積分僅廿分,將同一校填在第一順位,志願積分可得卅分,學科成績較低者可透過志願序「翻身」,錄取排名前面的學校,「合理嗎?」

個人的文末建議:

真的良心送給相關的官員們一段話--我們無法避免錯誤,但可以避免犯同樣的錯;孩子的未來跟升學,不是生存遊戲可以死了再重來,要仔細想想接下來如何調整改變,方能將傷害與爭議降到最低,否則開個玩笑話--等這些孩子們長大,會想出新的老人福利政策來報復我們這一代的!

●作者邵爺,淡江陸研所,市北教大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畢,國中補習班社會科老師,台北。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