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上海復旦 賴清德分享台灣學運是社會累積的民主機制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台南市長賴清德7日與上海復旦大學學者舉行座談會,被問到為何台灣太陽花學運佔領立法院23天又能和平落幕,他表示,因為台灣社會經歷過二二八事件、美麗島事件、野百合學運等,從歷史經驗中學習、檢討,因此太陽花學運學生的訴求也獲得社會重視,社會容納不同聲音,同時真誠面對,一起走向更好的社會。

賴清德7日與復旦大學校長、副校長及教授座談會上,他首先表達很榮幸到復旦大學與大家交流,復旦大學不僅是華中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大學,學術地位崇高,也有光榮的歷史,透過校史館導覽他特別注意到,復旦改制為大學後的第一任校長名為李登輝,這在台灣人聽到格外感到親切。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賴清德說,尤其在1919年發生的五四運動中,復旦大學成為學運的主力,李校長更接受被其他學校開除的大學生轉學到復旦,其中多位五四運動領袖後來也成為校長,李校長的風骨無論在100年前或是現在都令人欽佩。

另外,在1989年的學生運動中,復旦教授紛紛連署建議政府定位為學生愛國運動,並支持言論自由。復旦大學不僅是國家人才培育的搖籃,也是民主自由孕育的中心。

賴清德還指出,台南不僅是台灣第一個城市,也被視為台灣的民主聖地,第一次開放縣市長民選的時候,台南市長就由無黨籍當選;由於民主風氣的興盛,台南培育的學生不僅能力卓越,受台灣企業歡迎,同時也常扮演台灣社會向上提升的力量;例如1990年的野百合學運,其中有四位學運代表,分別先後擔任台南市議員;最近的太陽花學運裡,代表人物林飛帆也是成大畢業的台南人,更見證台南多元自由民主的風氣。

他提到,有些人問,為什麼台灣政府容許太陽花學運佔領立法院23天之久,又能和平落幕,他認為,主因為台灣社會經歷過慘痛的教訓,二二八事件、美麗島事件,台灣人民前仆後繼投入民主改革運動,台灣社會經過數十年的反省,一步步地政府道歉、正式立法、賠償受害者;野百合學運後,台灣廢除國民大會、落實總統直選;台灣從歷史的經驗中學習、誠心檢討,因此,太陽花學運時,學生的訴求也獲得社會的重視。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賴清德說,這是台灣社會從歷史經驗中學會以包容的角度,容納各種不同的聲音,同時真誠的面對,一起走向一個更好的社會。

他也表示,一直非常景仰復旦大學,今日來訪更感受復旦大學和台南的大學,及台南整個城市的氛圍其實是不謀而合的,特別邀請楊校長與師生們來訪台南,大家互相勉勵,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