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頭混淆? 北捷「先下後上」破功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台北捷運在每個車門出口的地面上,都畫上進出不同方向的箭頭,有時是「兩進一出」有的是「一進兩出」,有的民眾以為這箭頭是代表可以「同進同出」,結果就經出現上下車的民眾站在車廂門口前大眼瞪小眼的情況;北捷認為,先禮讓下車乘客是運輸界的共同文化,箭頭應該不會誤導。

為了提醒民眾「先下後上」,北捷除在車站看板或以廣播宣導外,去年更邀請知名作詞家方文山為填寫「旅客搭車時,先下後上是一種默契…」宣導新語;但捷運可以「同進同出」的錯誤觀念,會不會來自於月台上的小箭頭?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北捷每個車門出口的地面上,都可看到兩種方向的箭頭,有的是「兩進一出」,有的是「一進兩出」;有的是「左進右出」或「右進左出」,也有「兩邊進中間出」。有捷運族認為,由於車門很寬,他認為箭頭代表可以同時進出;也有人表示想要讓車上旅客下完再上車,卻被後面的人催促「走啊」,被迫「同進同出」。

究竟是先下後上還是同時進出?北捷認為,禮讓下車旅客是所有運輸界共同的文化,且北捷已運行16年的系統,箭頭對下車的人應不會造成困擾。

另外,高雄捷運也面臨同樣的問題,高捷表示,目前載客量雖不大,但在高雄車站及巨蛋站等人潮多的點,確實發現有「先上後下」的現象,未來會加強宣傳,月台保全人員也會隨時提醒候車民眾禮讓下車乘客。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