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小東門段殘蹟修復 重現城牆舊貌吸引遊客造訪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台南成功大學以維護校園文化資產的用心,修復小東門段殘蹟,由石昭永建築師規劃設計,工程從2012年動工,2013年底完工,舊時城垣得以復現,小西門城門也已經恢復通行,今年元月初正式開放,成為學生與民眾最愛的古蹟景點。

市定古蹟台灣府城城垣小東門段殘蹟,位於成大光復校區緊鄰勝利路,共分2段,北段是文學院旁到小西門城的一段,南段則是小西門城至小東門城遺蹟的段落;是台南舊城垣現存最完整,也是最長一段的城垣。

▼成大小東門段殘蹟修復完工,吸引遊客造訪(圖/取自成功大學官網)

石昭永建築師監造謝清容表示,修復的重點是牆體的清潔、加固及保護,北段塌毀嚴重,長達20公尺的牆體中,僅僅只留存8公尺多的三合土舊牆,特別加以清潔和加固,補強原來的結構。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於坍塌的部份:其中長達7公尺多的部份是以過去施工法,三合土夯築仿做舊牆,再抺以白灰,這是城牆最原始的原貌,修復之後雖然看起來簇新,經過一段時間就會與舊牆體融為一體;三合土夯築完全是手工打造,一層一層覆土並且夯實,這部份的修復最耗時。

北段緊鄰小西門城,近3公尺高的牆體為了讓結構更穩固,則以楓港石砌牆築起;重要的是北段城頂重現跑馬道,地坪舖設尺磚,並且原樣、原位保留旗桿座。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至於南段城牆的修復也是以加固為主,牆體上叢生的多棵大樹,在不損傷原有城牆牆體之安全性的考量下,採大型樹木原位保留,並一一加以支撐,僅移除小型七里香和構樹,另外在三合土牆內土坡上披覆椰纖製加勁格網,以保護牆體。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府城城垣小東門段殘蹟修復完工之後,僅有一段尚未開放,是新增設橫跨城牆的高架走道,在原設計中有一座位於南段城垣架高的鋼構參觀走道,長約12公尺,從校園內橫跨城牆到勝利路的人行道上,以現代式材料、工法建築,讓行人可以行走其上,盡覽古城牆全貌。

此外,為了加強小東門段殘蹟夜間的使用性及觀賞性,在城牆周圍和樹叢之間也設置多盞投射燈,以照射南、北段城垣現存三合土城牆遺蹟,和城牆上的大型樹木,盡顯小東門段殘蹟夜間不同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