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署統計結果 過去4年市售肉品檢出3種瘦肉精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近日鬧得沸沸揚揚的「有條件開放美牛」議題,催促衛生署檢驗肉品成分。根據衛生署統計,從民國97年到100年,僅15件牛豬鵝鴨等肉品,檢出萊克多巴胺、沙丁胺醇、齊帕特羅等3種不同成分的瘦肉精,今年迄今卻已檢出牛肉37件不合格。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統計顯示,97年到100年,4年來共檢驗403件肉品,結果97年1件國產鴨肉、1件國產鵝肉分別檢出沙丁胺醇(Salbutamol),100年9件美國牛肉、1件加拿大牛肉及1件國產豬肉都檢出萊克多巴胺,另1件國產豬肉檢出沙丁胺醇,1件國產鵝肉檢出齊帕特羅(Zilpaterol),共計15件。

而今年至3月11日止,已檢驗219件市售牛肉,其中共檢出36件含萊克多巴胺,有32件業者聲稱由美國進口,2件聲稱是澳洲進口,2件聲稱來自紐西蘭。另1件檢出齊帕特羅(Zilpaterol),業者聲稱自澳洲進口,衛生署表示,會再追查貨品來源。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至於豬肉的部分,食品藥物管理局說,今年迄今檢驗87件市售生鮮豬肉及豬肉加工品,未檢出瘦肉精,日後將會持續抽驗肉品,並公布不合格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