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吃下熊貓 雙巨頭整併將壟斷外送市場?

▲ 外送平台Uber Eats昨日宣布併購foodpanda。(圖/周刊王)

● 文/ 國際之男

昨日傳出外送平台「Uber Eats」宣布以9億5千萬美元現金併購「foodpanda台灣外送事業」!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看到有部分人擔心壟斷議題,但在任何一個併購案中,都必須思考的是:

「如果那麼好賺,賣方為什麼要賣?」

舉例來說,台灣有很多傳產,其實是隱形冠軍,或規模雖然是中小企業,但扮演科技大廠關鍵零組件的角色,這種企業完稅後,一年可能淨賺2、3千萬台幣,規模說大不大,幾十年累積下來的家底卻很可觀。

如果我是老闆,即便工作內容辛苦,我很可能也不想賣;唯一賣的動機很可能是「老闆年紀大了,二代又不想 / 不能接班,不如賣掉退休」。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話說回foodpanda,如果外送平台這麼好賺,可能要思考一下foodpanda要賣掉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不選擇IPO?或是自己繼續做,每年穩穩賺?

外送平台看似收取服務費「穩賺不賠」,但牽涉到的行銷成本、系統維運費用這筆帳,仍然需要認真算一下,才知道到底是「好賺」,還是「慘賺」,何況今天只是前兩大品牌合而為一,不代表江湖上不會再現挑戰者,以滴滴打車為例,當年吃下Uber中國後,仍舊要面臨很多二、三線品牌的挑戰,補貼大戰並沒有因此減少,滴滴打車一直到去年(2023)才終於實現年度獲利的目標。

總結一句:併購如果只是為了拼市佔率,而沒有因為量變產生企業經營上的「質變」,那就必須去思考這個市佔率的量,夠不夠養活合併後變得更胖的企業規模。另外,Uber Eats還有訂閱制,訂下去後外送費就被免除了,這部分在合併之後會不會反而對收入造成天花板效應,也還有待觀察。

▲ Uber Eats有訂閱制,訂下去後外送費就被免除了。(圖/Uber Eats提供)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國際之男 - Man lives in offshore」。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