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奇昌:和平是最高戰略價值 兩岸諒解才能建立互信

▲▼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圖/記者屠惠剛攝)

▲海基會前董事長洪奇昌接受專訪。(資料照/記者屠惠剛攝)

記者呂晏慈/台北報導

準總統賴清德5月20日就職演說將再次對中釋出善意,海基會前董事長洪奇昌今(14日)接受《ETtoday新聞雲》訪問指出,「和平是最高的戰略價值」,戰爭勢必為兩岸人民帶來巨大的傷害,兩岸政府必須扭轉「敵意螺旋」,然而,和平並非一蹴可幾,兩岸必須相互諒解、理解、建立互信,才能夠繼續往前走。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洪奇昌指出,兩岸關係不限於北京與台北之間,必須放在全球美中戰略架構以及地緣政治架構下來看待,這幾年來,台海議題受到國際高度關切,七大工業國組織(G7)已經連續3年在共同宣言中表達,台海和平是世界共同利益,便是重要例證。

洪奇昌表示,尤其在俄烏戰爭後,全世界知道,任何政治分歧、對立,或者以軍事、灰色衝突作為解決方法,絕對不是最佳選擇。他認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11月與美國總統拜登在舊金山對談時,否認「2027年或2035年攻台」的計畫,顯示習也未將「武統」作為優先選擇。

洪奇昌強調,「和平是最高的戰略價值」,不僅僅對兩岸政府,對兩岸的人民與社會更是如此,大家都知道,當兩岸面臨到戰爭時,對兩岸人民的生活、經濟成長、社會安定勢必都會造成「巨大的傷害」。

他引述總統蔡英文2023年國慶演說內容,「和平是兩岸的唯一選項,以維持現狀作為各方的最大公約數,就是確保和平的關鍵之鑰」。他說,和平並非單方面便足以維繫,而是必須憑藉區域多元的力量,尤其是兩岸政府之間,必須清楚知道如何降低敵意螺旋。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洪奇昌坦言,過去一段時間,兩岸因為政治、社會制度不同,產生對立和分歧,敵意螺旋不斷上升,對未來新政府來說,首要之務便是扭轉敵意螺旋,使之變成「善意螺旋」。至於如何做到,他說明,必須先做風險控管,同時不斷釋出善意,之後對方也必須即時性地感知,了解對方的善意,並互相提出正面回應。

然而,和平並非一蹴可幾。洪奇昌談及,和平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透過諒解和善意的理解,才有可能解決兩岸的政治分歧,「建立起某種程度的互信,然後才能夠繼續往前走」。

洪奇昌舉例,新政府可以恢復更多專業、商務、教育、文化的交流,包括兩岸大專院校或智庫的學術交流、開放團客及自由行、開放更多航班及航線,或者透過兩岸企業家高峰會等活動,邀請政府官員能夠隨行,另亦可透過陸生來台就學、台生赴陸參加夏令營,鼓勵兩岸年輕人交往,同時,在宗教文化面向,兩岸或許可在媽祖信仰中找到許多共同經驗。

不過,洪奇昌也強調,北京不應該賦予這些交流活動過多政治前提和統戰意涵,既然北京強調「社會融合」,那麼就讓民間自己決定要用什麼方式,來進行文化、宗教方面的交流。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最後,洪奇昌引述美中關係「3C」概念說,美國與中國之間維持合作(cooperation)、競爭(competition)、避免對抗(confrontation)的關係,中國現階段用盡全力面對美國的科技封鎖,未來將聚焦晶片、航太、通訊衛星科技的自主研發,同時兩國仍在氣候變遷等領域合作,而兩岸關係亦然,縱使在國家立場、政治意識上無法妥協,但在產業、教育、文化、社會等各個面向,都仍有合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