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紅麴案延燒 日本18種機能性食品「曾有健康損害報告」

▲▼厚生勞動省30日上午前往小林製藥已關閉的大阪工廠視察。(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日本厚生勞動省前往小林製藥已關閉的大阪工廠視察。(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吳美依/綜合報導

日本小林製藥3月爆發紅麴保健品「傷腎」醜聞,累計造成5死、近200人住院。對此,日本消費廳也針對「機能性食品標誌」展開調查,竟發現高達18項產品都曾發生健康受損情況。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消費廳針對註冊「機能性標誌食品」的大約1700間企業、6800件產品進行調查後,竟發現18項產品曾被醫護人員提出健康損害報告,總案例數高達117件,涉及多達11間企業。

日本《共同社》報導,儘管117件案例中無人死亡,但部分企業卻聲稱「判斷認為沒有必要」,而未依照規定通報消費廳,使得「機能性標誌食品」制度有效性再次遭受質疑。

日本的「機能性標誌食品」制度2015年起實施,企業被要求提出科學證據,確保產品對健康的功能性及安全性,但與「特定保健用食品」不同,國家不會進行審查,因此企業必須負起把關的責任。

小林製藥紅麴案首度暴露這項制度的問題。儘管相關單位已在出問題的產品批次中驗出有毒天然化合物「軟毛青黴酸」,但至今仍未證明兩者間的因果關係。有專家分析,應該是在生產過程中混入青黴菌造成,而這也引起外界對於小林製藥工廠衛生管理安全的憂慮。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