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抓傷染「猴疱疹」 港37歲男子命危搶救中!

▲▼香港的猴子。(圖/翻攝香港漁護署)

▲香港一名男子遭猴子襲擊,感染猴疱疹病毒。(示意圖/翻攝香港漁護署)

記者蔡紹堅/綜合報導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3日證實,香港一名37歲男子2月底遭猴子攻擊,感染B病毒(又稱猴疱疹病毒),目前命危正在加護病房搶救中。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表示,男子現年37歲,原先健康情況良好,3月21日被送往仁濟醫院急診室並住院,目前在加護病房搶救中,情況危急。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提到,男子的腦脊液樣本經檢測後證實對B病毒呈陽性反應。

根據男子家屬提供的資料及初步調查,男子2月下旬曾到訪金山郊野公園,期間曾接觸野生猴子,並被猴子襲擊受傷。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說,這起個案是他們錄得的首宗人類感染B病毒病例,但是此類個案曾於其他地方如美國、加拿大、中國大陸及日本發生,主要由猴子咬傷或抓傷而引起,人傳人情況非常罕見。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強調,市民應避免觸摸或餵飼野生猴子。

根據美國CDC資料,自1932年起,全球共有50例人類感染猴疱疹病毒的個案,其中有21例死亡,大多是遭到猴子咬傷或抓傷感染,也有猴子體液接觸到人類傷口感染,而感染猴疱疹病毒若延誤治療,致死率高達80%。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疾管署資料,亞洲地區的紅毛猴、日本猴、台灣獼猴等獼猴屬皆是猴疱疹病毒的天然宿主,猴類感染後症狀輕微(類似於人類的單純疱疹)在舌頭、口腔與唇部會產生水泡或潰瘍,此病毒會潛伏於獼猴屬的神經結中,可能會再活化成為感染源。

疾管署的資料提到,人類感染該病毒之早期(約1-2天)臨床症狀,在傷口部位會出現水泡或潰瘍,中後期(約10~20天)可能會有局部淋巴結腫脹、肌肉疼痛、發燒、頭痛、疲勞、意識不清、吞嚥困難及由下而上的進行性麻痺等,嚴重者會導致死亡,存活者亦可能有神經系統性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