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12天!農曆龍年僅354天 「無春年」俗語:一年沒有春,寡婦遍地分

▲北京什剎海巨型龍燈。(圖/CFP)

▲北京什剎海巨型龍燈。(圖/CFP)

記者魏有德/綜合報導

國曆2024年為閏年,2月出現4年一次的29天,全年共366天,不過,從明(10)日開始的農歷甲辰年(龍年)卻是平年,整年只有354天,兩種計曆方式出現12天的差距。對此,大陸天文氣象專家解釋道,陽曆每4年設置1個閏年,農歷根據月亮朔望變化定月,全年12個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全年比陽曆少了10至12天。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上海七寶老街鐘樓廣場上的巨龍。(圖/CFP)

《澎湃新聞》報導,為了調節12個朔望月與一個回歸年(4年一次)的時差,古人採用設置「閏月」的方法。現行農歷「置閏」方法是「十九年七閏」,即每隔2到3年增加1個月,增加的這個月叫「閏月」。有閏月的年份叫閏年,包含13個農歷月,年長384天或385天,反之,沒有閏月的年份稱為平年。

「閏月」的規則依據二十四節氣來定。農歷以十二個中氣作為十二個月的代表,二十四節氣從立春排到大寒,單數稱作節氣,雙數為中氣,如果一個農歷月內沒有中氣,這個月就稱為上個月的「閏月」。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農歷甲辰年沒有閏月,因此被視為平年,對應的國曆日期是從2024年2月10日至2025年1月28日,共計354天。

此外,在2023年有兩個「立春」,包括2024年立春在2月4日,當天對應的農歷時間為臘月二十五,還沒進入農曆甲辰龍年,因被稱作「雙春年」,然而,國曆2025年立春是2月3日,當天的農歷時間為正月初六,甲辰年已過,因此,甲辰年也被視為沒有立春節氣的「無春年」。

▲農曆春節到來,民眾上街採辦年貨。(圖/CFP)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中國民間有一句俗語,「一年沒有春,寡婦遍地分。」意指當年沒有立春,寡婦就會增多,在無春的年份,具有不好的寓意,加上在封建社會裡「重男輕女」的觀念,家裡長輩都會認為無春年不好。

不過,還有一句諺語稱,「寡年無春臘月寒,來年六月天不閒。」意指來到沒有立春的年份,進入臘月時會比較寒冷,但到了次年六月,降雨降水的情況會增加。也就是說,以農業社會為主的舊社會中,六月份是夏種生長的關鍵期,有著豐沛的雨水滋潤,可以期待作物豐收,不一定是件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