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魯曾是全球最富裕國家 「太平洋上的科威特」窮到瀕臨破產

▲▼太平洋島國諾魯(Nauru)2024年1月15日宣布與台灣斷交。圖為諾魯國旗。(圖/達志影像/newscom)

▲太平洋島國諾魯(Nauru)2024年1月15日宣布與台灣斷交。圖為諾魯國旗。(圖/達志影像/newscom)

記者張寧倢/綜合報導

太平洋島國諾魯(Republic of Nauru)於台灣時間15日宣布與我國斷交。事實上這個面積約13分之1個台北市的小島,過去曾經靠著開採磷礦,躍升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然而,在磷礦枯竭後,收入嚴重下降,導致諾魯在21世紀初幾乎破產,還被喻為「太平洋上的科威特」。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諾魯座落於中太平洋赤道以南42公里,距離澳洲雪梨東北方約4000公里。諾魯國土僅21.2平方公里,與271.8平方公里的台北市相比,面積大約只有13分之1。然而,這個約1萬多人口的小島靠著鳥糞堆積、化石化形成的磷礦發財致富。

根據《日經亞洲》報導,諾魯自1907年起就開始開採磷礦,1968年獨立後,政府更是全面接管採礦權,價格從最初的每噸10美元,到1970年已經漲至65美元以上,當時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達到5萬美元,僅次於石油大國沙烏地阿拉伯。若單純以GDP計算,諾魯到1980年代仍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

▲諾魯的岩石海岸線。(圖/達志影像/newscom)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20世紀末,磷礦開採殆盡,諾魯的國家收入嚴重下降,導致該國在21世紀初幾乎破產,失業率高達30%,由於大部分食品與消費產品仰賴進口,國家財政嚴重受到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支配。《日經亞洲》形容,諾魯是一個缺乏B計畫的國家(a country that had no Plan B),經濟依賴單一收入來源。

後來諾魯一度試圖成為全球洗錢、避稅天堂,希望藉此賺取外匯,但受到各國批評而停止,到2015年諾魯的大多數外匯是來自接收世界各地希望前往澳洲定居的難民。而近年來,隨著尋求庇護的政治難民逐漸減少,諾魯努力開發其他資源,並尋找替代收入來源,例如漁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