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窺西漢楚王夫妻浴室之秘 用「陶㼽」搓澡寓意「搓完很爽」

▲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墓穴內部。(圖/CFP)

▲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墓穴內部。(圖/CFP)

記者魏有德/綜合報導

徐州獅子山楚王陵為一處西漢早期分封在彭城的某位楚王之墓穴,從隨葬物品分析,或為第二代或第三代楚王之墓。在墓中,有一間浴室專門擺放洗浴用品,包括洗頭用的銅盤、盛水用的銅鑒、銀鋗、舀水用的銅扁壺及香料等。值得注意的是,這裡還出土了名為「陶㼽」的搓澡用「陶搓石」,被認為是當代的「搓澡神器」。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楚王陵內的圓形陶搓石。(圖/翻攝央視)

《央視》報導,有點撞臉「搓腳石」的物件便是楚王的搓澡神器,它近圓形,中間厚邊緣薄,表面有以三圈同心圓隔開的紋飾帶,密密麻麻的小孔看樣子摩擦系數挺高,不知和今天的「搓澡巾」相比,誰更好使?

據了解,在漢代遺跡或古墓中常出現的類似搓澡石曾被考古專家稱為「陶㼽」,古書《說文解字》中記載,「㼽,瑳垢瓦石。」「瑳」也就是打磨之意,「㼽」的讀音同「爽」字,代表使用者的「極致體驗」,描述得相當寫實。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獅子山楚王墓西側第二室是一間沐浴器庫。(圖/翻攝央視)

此外,古人的洗浴是分開進行的,「洗澡」指簡單的洗腳洗手,「沐浴」則是包含洗頭洗身體,合而為一才是現代人熟知的「洗澡」。至於在漢代,還有法定的「洗澡假」,「公務員」每上5天班就有1天「休沐假」,讓眾人回家洗大澡。

此外,洗澡也有一定的規矩和禮數,《禮記》中記載,「三天一洗頭,五天一洗澡」;「洗澡毛巾分為擦上身和下身」;「祭祀前要洗澡以示虔誠」;「臣子面見君王要先洗澡,代表尊重」。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