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穩贏? 小笠原欣幸指3因素:無法斷言侯友宜不會翻盤

▲柯文哲、賴清德、侯友宜。(合成圖/記者林敬旻攝)

▲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合成圖/記者林敬旻攝)

實習記者石嘉豪/台北報導

2024總統大選倒數22天,雖民進黨總統賴清德為當前各家民調領先者,即便身陷萬里老家爭議,仍穩定領先對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以及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不過,長年研究台灣政治的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在綜評近期多家民調結果後表示,位居第二的侯友宜要勝選的話,要靠三個因素,第一、出乎意料的新素材;第二、醜聞爆料;第三、來自台灣外部的影響。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小笠原欣幸指出,若以12月中旬後的多份民調來看,呈現出賴清德穩定領先侯友宜,而柯文哲位居老三之局。換言之,選舉剩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小笠原欣幸認為,候友宜如果要逆轉和賴清德的差距,其實並不容易,但對比8月份的民調,候友宜和賴清德的差距已在縮小,因此,也不能斷言侯友宜「不會翻盤」。

面對三腳督的戰局,小笠原欣幸評估,柯文哲雖稍有落後,但依然保持堅實的支持基礎,所以,只要柯文哲能緊抓當前的支持度,「棄保效應」就不會發生。

此外,小笠原欣幸點出,位居第二的侯友宜若要取得最終的勝利,必須依靠三個可能的因素,第一、出乎意料的新素材;第二、醜聞爆料;第三、來自外部的影響。

小笠原欣幸說,出乎意料的新素材或醜聞爆料在10月至11月間,民進黨相關人士涉入的五起女性醜聞相繼被爆料,其中,兩起導致相關人士退選及請辭,而其它三起則因當事人的否認和證據不足而逐漸平息。「儘管如此,這些醜聞與在野黨所抨擊的民進黨因長期執政導致紀律渙散的方向一致,而對整體形象造成了一定的傷害。」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小笠原欣幸進一步說,至於來自外部的影響,即為中國介選的策略,他提到,1996年總統大選期間,中國在台海進行軍演,此後,也在每一次選舉中,透過胡蘿蔔(經貿讓利)與大棒(文攻武嚇)策略,試圖來影響台灣的選情,但這些手段並未出現顯著成效,有時甚至引起台灣民眾的反感,而產生了反效果。

不過,小笠原欣幸提及,中國商務部於12月15日發表了一項「調查結果」,聲稱台灣對中貿易存在貿易壁壘,禁止進口特定產品,此舉即被視為是中國意圖向台灣選民施壓,要讓民進黨政府無法延續執政。

▲曾多次精準預測台灣大選選情的日籍學者小笠原欣幸。(資料照/記者崔至雲攝)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