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權交易周五上路!環境部長強調:國外碳權不能抵台灣碳費

▲▼環境部長薛富盛指出,權國外碳權未來不見得可抵台灣明年開始徵收碳費,也不要把碳權交易所當作短期資金進入的考量。(圖/記者許敏溶攝)

▲環境部長薛富盛指出,國外碳權不能抵台灣明年開始徵收的碳費,建議不要把碳權交易所當作短期資金進入考量。(圖/記者許敏溶攝)

記者許敏溶/台北報導

台灣碳權交易所將在本周五(22日)啟動首批國外碳權交易。環境部長薛富盛今(19日)強調,國外碳權未來不見得可以抵用台灣明年開始徵收的碳費,但企業若從做ESG或者碳中和這個角度投資,環境部是給予鼓勵;他也提醒民眾,碳權交易所跟證券交易所是兩回事,若要做短線投資,還是回歸正常股市或債券等理財方式,不要把碳權交易所當作短期資金運作的考量。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碳權交易所將在22日啟動首批國外碳權交易。據了解,將上架來自亞洲、非洲與南美洲等地區,合計超過5萬噸由黃金標準(GS)等認證的碳權,可望有27、28家企業參與交易,包含傳產、金融業。

面對碳權交易即將上架,薛富盛今天參加112年「資源循環創新研發成果發表會」,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對於有興趣購買國外碳權企業,環境部必須強調,國外碳權未來不見得可以抵用台灣明年開始徵收的碳費,因為環境部徵收碳費的考量重點,是收受對台灣減碳有實質幫助的碳費。而國外碳權對企業在做ESG或者碳中和很有幫助,若企業從這個角度購買國外碳權,環境部是給予鼓勵。

不過,薛富盛也提及,隨著時間演進,以及台灣在碳費在實施一段時間後制度更周全,國外碳權抵用台灣碳費是可以做考量。另薛富盛也提醒民眾,碳權交易所跟證券交易所是兩回事,若要做短線投資,還是回歸正常的股市或債券等理財方式,不要把碳權交易所當作短期資金運作的考量。

另為鼓勵資源循環創新研發,薛富盛表示,明(113)年度提出的資源循環創新研發補助計畫,挹注經費將增加一倍,從今年5千萬、明年提高為 1億元,補助範圍除了公告應回收廢棄物以外,再擴大至整體廢棄物資源循環,將就產品綠色設計、再使用、維修、廢棄物回收、再利用、處理等各階段進行創新技術研發。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環境部長薛富盛表示,明年資源循環創新研發補助計畫經費將增加一倍到1億元。(圖/記者許敏溶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