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認證「中國製造新名片」 翼龍無人機任務全覆蓋

▲▼位在生產車間完成組裝的「翼龍-2H」應急救災型無人機。(圖/翻攝自環球網)

▲位在生產車間完成組裝的「翼龍-2H」應急救災型無人機。(圖/翻攝自環球網)

軍武中心/綜合報導

中國近年在國際無人機市場大放異彩,主打中空長航時的「翼龍」系列無人機參與多次災情緊急救援任務而備受關注。中航無人機總設計師李屹東透露,為順應市場發展,正研製1噸級以下的無人機產品,其最大特點就是在不犧牲性能的情況下,盡可能做到低成本。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環球時報》日前探訪中航位在四川自貢航空產業園的生產試飛基地,並以「中國製造新名片」作為翼龍系列無人機的開頭介紹。近年翼龍臨危受命參與多次中國國內的重大災情救援,包含2021年河南省特大暴雨、今年蘇拉和海葵颱風的救災行動,多次攜帶光電吊艙、通信中繼吊艙等載荷飛赴災區上空,實時拍攝災區情況,為災情探察和救助提供技術支撐。

目前翼龍無人機已研製出「翼龍-2H」氣象型、「翼龍-2H」應急救災型等多款衍生型號。李屹東指出,翼龍系列除了前期在應急救援、氣象服務等領域進行應用探索,後續還會結合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AI)、大數據等新型技術發展,與全產業鏈共同推進無人機在更多領域的高效應用,例如科考、測繪、物流等。

李屹東表示,為了順應國內外市場發展,也在研發1噸級以下的無人機,該類產品最大特點就是:在不犧牲性能的情況下,盡可能做到低成本。此外,考慮到市場需求、技術發展等多方面因素,後續會有更多樣的無人機產品類型出現。他說:「翼龍家族的成員一定會不斷擴大。」

對於無人機未來的發展方向,李屹東認為,智能化將會展現在目標識別、態勢感知、任務規劃管理以及自主飛行過程中,甚至還能做到智能維護。同時,無人機向低成本、高產量、新能源技術、高空和臨近空間以及超長航時方向的發展,無疑將使無人機創造許多新的業態。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資料顯示,翼龍無人機原型機於2005年開始研製,2007年成功首飛,2009年6月獲國家出口許可,2011年開始對外出口。作為中航工業的明星無人機產品,翼龍無人機已形成系列化型號,翼龍-1批量交付國內外多個用戶,並經歷過實戰考驗。去年珠海航展「翼龍-3」首度亮相,強調「遠航程、重掛載、多用途」特點,兩側機翼下各擁有4個掛架,至少能掛載8枚彈頭,而機腹下也配備了1個掛架,9個掛架可以掛載不同的武器系統。

▼陸大型無人機「翼龍-3」亮相珠海航展。(圖/翻攝自央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