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櫃船公司施展「七傷拳」 抽船約四成實現歐美線漲價

▲基隆港北櫃場貨櫃裝卸作業現況。(圖/基隆港務分公司提供)

▲超大型攬貨公司形容貨櫃船公司透過減班實現漲價就像施展「七傷拳」。(圖/基隆港務分公司提供)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貨櫃船運市場已進入淡季,相關公司推的12月15日漲價辦法卻將如期實施,漲幅約在24%到33%之間;超大型A攬貨公司負責人指出,船公司是透過「七傷拳」實現漲價計畫;另一家超大型B攬貨公司負責人則指出,過去市場不好時,船公司是怕收入太少活不下去,只好殺價搶貨,現在船公司經疫情三年賺得口袋滿滿,改透過大減班調漲運價。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今日的漲價計畫,美西線將從每大箱1450-1500美元漲到1800-2000美元,美東從2300美元漲到2900-3000美元,歐洲線從1500漲到2000美元。兩家超大型攬貨公司估算,美西線約減了四成航班,美東線因為巴拿馬運河排隊時間太長,有船隻繞駛蘇伊士運河,甚至有繞駛好望角的,自動達到減班效果。

之前的漲價,短的甚至只有一日行情,攬貨業都估計這次的漲價會撐得比較久,不會很快回跌,如果撐得不夠久,明年元月1日會再漲一波。攬貨業分析,疫情期間的超高運價把船公司的胃口都養大了,疫前漲價一次漲個2、3百美元,現在動輒喊漲千元,實漲3-6百美元。

對於巴拿馬運河現況,業界都在觀望早年非常盛行的迷你陸橋(Mini Land Bridge,簡稱MLB)會不會再興起。早年兩大美籍船公司因不願意受巴拿馬運河掌控,亞洲運美東貨載都是卸在美西,再用火車運往美東,當時走美東的全水運船隻很少,走MLB可以省7天運送時間,之後因為巴拿馬運河通行限制放寬,船隻加大,而鐵路運輸越來越貴,現在從美西到美東MLB要花到1900美元,再加上亞洲到美西的1800美元,合計要3700美元,只有少數趕時間的高檔服飾等急貨會採用MLB。

船公司現在的減班辦法,實際上自傷也頗深,船隻閒置只是省了油錢與碼頭費用,船員與船舶固定成本不會減,減班後運價如果沒有漲夠,還可能多虧一些,因此才會被攬貨業形容是「七傷拳」。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