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新機也救不了 中芯第3季淨利「大跌8成」

▲▼在中國上海的一家蘋果專賣店,一名女子正在看新款iPhone 15 Pro和華為Mate 60 Pro。(圖/路透)

▲一名女子將iPhone 15 Pro與華為Mate 60 Pro拿起來比較。(圖/路透社)

記者蔡紹堅/綜合報導

華為新機Mate 60系列採用了由中芯國際7奈米代工的麒麟9000s晶片,令各界對中國大陸晶片技術的進步感到驚訝。不過,中芯國際最新的財報卻顯示,其第3季營收較去年同期下跌了10.6%,淨利更是下跌了78.4%。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芯國際聯合首席CEO趙海軍10日在第3季業績交流會上提到,今年下半年,市場沒有出現原先期待的V形或U形反彈,仍處於底部,呈現出「雙U」走勢。

趙海軍解釋,中國市場從去年三季度開始高水位的庫存問題得到了緩解,降到了一個比較健康的水平,終端和整機廠商對供應鏈進行了管理,中國客戶對新產品需求較好,部分大宗產品供不應求,但同時也對老產品形成了降維打擊,使得尚存的老產品庫存消化變慢,同質化低價競爭加劇。

不過,趙海軍也指出,在手機消費和工業控制領域,中國客戶基本上達到了進出平衡的庫存水準,但歐美客戶依然處於歷史高點;其次,汽車產品的相關庫存開始偏高,正引起顧客對市場修正的警覺,下單開始迅速收緊。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趙海軍說,半導體下行週期開始於2022年下半年,至今已經持續約一年,市場正期盼復甦訊號增強,但目前看來樂觀訊號還不夠多,「市場原本預期復甦需要一年,但我們現在看來要兩年。」

趙海軍強調,展望來年,他們看到市場已趨於穩定,對成熟代工的需求會由於庫存下降而增長,但沒有大幅成長的動力和亮點,仍需等待全世界宏觀經濟的復甦,「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公司將繼續做好自己的事,一步一腳印把握半導體長期需求成長的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