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柯市府、藍綠夾殺 王寶萱哽咽談新政治:只有時力能做到

▲▼王寶萱專訪。(圖/時代力量提供)

▲王寶萱專訪。(圖/時代力量提供)

記者杜冠霖/台北報導

王寶萱從社運起家、曾代表綠社盟參選立委、也到柯市府擔任機要,10年來都在第三勢力和新政治領域苦心耕耘,最後回到校園教書,如今選擇放下教職、披上時代力量戰袍,她接受《ETtoday新聞雲》訪問時忍不住哽咽,2014年318運動後台灣政治版塊鬆動,當時相信台灣有一種改變的力量要出現,現在看起來只有時力能夠做到,如果連時代力量都不在了,那這幾年為第三勢力的努力都付諸東流。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王寶萱現任北藝大專任研究人員,在學校教政治哲學,也帶學生做一些社會議題創作。2013年在英國取得博士學位,回來後就投入人權團體工作,包含航空城反迫遷運動,也認識台灣這塊土地上政治上最大問題,就是地方派系跟土地利益綁在一起,歷經參選、進入柯市府工作,後來回到北藝大擔任研究人員、教書。

對於從政初衷,王寶萱坦言,投入社會運動的契機其實是苗栗大埔張藥房事件,自己在英國工作時,負責研究中國迫遷議題,當時認為專制國家才會有這樣的做法,但同年七月國內發生大埔張藥房事件,自己才意識到台灣居住人權保障居然不比中國好到哪裡去,非常震撼,與其在國外為其他國家相關議題努力,不然回台試試能不能改變家鄉的狀況。

而第一次投入選戰是2016年,原先準備以無黨籍身份參選桃園市立委,王寶萱表示,當時是為了航空城反迫遷運動、居民推我出來參選,社民黨、綠黨、時代力量黨主席都有來談,最後代表綠黨跟社民黨結盟參選,當時以第三勢力在桃園參選時其實有點辛苦,選舉時認識柯文哲,當時他辦理首都生活圈論壇,討論松山機場遷建問題,「那是柯文哲第一次認識我,他就有找我去談,問我選後要不要進市府工作。」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新政治充滿憧憬的王寶萱最後答應邀約,她回憶,當時是市長室幕僚,負責開放政府相關政策,包含i-voting2.0以及參與式預算,還有像是公宅青創戶,讓年輕人透過服務公宅公民進駐,每個月在社區辦不同活動,讓社區跟小朋友一同參與,而非只是抽籤決定,以及北市公園的參與式規劃設計等推動一些實驗式政策。

而王寶萱在2017年離開柯市府,她認為,柯文哲是認真做事的人,但像是一台坦克車一直輾過去,有時候做出很好的政策,像公共住宅興建,他的確有執行力,但有些政策不見得好他也是碾壓過去,像社子島這麼大的爭議就是如此,政治不只是要解決問題而是要解決的好,柯文哲是急診室出身,效率、救人命就好,而政治是堅守核心價值的折衝,否則會流於投機跟機會主義,這是蠻讓人憂心的部分。(時力、民眾黨都曾邀不分區 王寶萱談選擇關鍵:不能成為他黨附庸

王寶萱指出,2016年台灣政治版框鬆動,自己帶著對新政治的期待走進柯市府,但整個民眾黨的價值取向都讓人有點錯亂,且很多舊的政治勢力在裡面競逐,看不出這個政黨想帶領台灣到哪裡。

此次放下教職、接受時代力量不分區席次的邀約,王寶萱坦言當下非常猶豫,自己對時代力量的印象停留在2016年,當初立委選舉三黨沒有合最大原因就是:時代力量當時認為應該要禮讓民進黨,「若時力跟當年一樣,我不會在這裡。」她直言,取得權力是為了推動核心價值,這件事不能妥協,最後做出決定就是因為台灣不能沒有時代力量,如果連時代力量都沒有,那這幾年為第三勢力的努力都付諸東流。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講到激動處,王寶萱忍不住落淚,她表示,2014年318運動後,是相信台灣有一種改變的力量要出現,會有一個本土路線的進步政黨,堅守主權定位,但又在內政議題上捍衛社會議題價值,這是自己一直非常關心的事,現在看起來只有時代力量能夠做到,這是重要新政治力量。

王寶萱表示,時代力量8年來經歷過多次重組,尤其在王婉諭接任黨主席後,新生時代力量的路線、不分區提名都讓人感動,原來政治可以堅守核心價值,而非為一己之私做權力分贓,光是這份不分區名單就讓自己願意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