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發表研究:新冠疫情解封後 胎兒「內臟逆位」發病率增4倍

▲▼ 胎兒內臟反胃。(圖/翻攝自搜狐新聞)

▲胎兒內臟逆位。(示意圖/翻攝自搜狐新聞)

記者蔡儀潔/綜合報導

新冠引發的後遺症受到關注,大陸研究員近日在國際醫學期刊發表論文表示,新冠疫情解封後,今年前7個月通過超音波確診的胎兒「內臟逆位」病例發生率,是過往8年平均年發病率的4倍多。不過,目前並無明確證據證明兩者關聯。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綜合陸媒報導,內臟逆位屬於先天性的結構缺陷,症狀是患者的內臟器官位置,與一般人正好左右相反,俗稱「鏡面人」。這類先天缺陷現象較罕見,約百萬人里才有一個。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雜誌2日發表了一篇研究成果,第一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王彥林。

▲研究內容。(圖/翻攝自知乎)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研究人員統計了2014年至2023年7月間,上海和長沙兩大產科中心的臨床記錄。他們發現,2014-2022 年每年「內臟逆位」病例,通常為每一萬名接受超音波檢查的孕婦中發現 5至6例。但2023年前7個月,這一比例大幅增長為每一萬次超聲檢查發現近24例。

文中提到,2022年底解封後大陸大部分人都確診了新冠肺炎,感染病例在去年12月達到峰值,峰值後4個月內臟逆位病例激增。

研究人員猜測新冠感染引發這一情況,他們呼籲對此進行進一步研究。不過,該篇論文具有一定局限性,包括樣本數量有限、可能存在其他因素干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