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內恐有規模7↑強震!學者示警:百年周期已到「2地致災風險高」

▲▼921地震,南投中興國中大樓變形。(圖/慈濟基金會提供)

▲專家示警,西部在10年內可能發生規模7以上致災強震。圖為1999年921地震時,南投中興國中大樓變形。(圖/慈濟基金會提供)

記者許敏溶/台北報導

台灣東部外海今(24日)上午發生芮氏規模6.2地震,為今年最大規模地震。中研院地球所兼任研究員汪中和指出,台灣規模7以上的致災性強震約每30年發生一次,上一次是1999年的921強震,故10年內台灣很有可能發生致災性強震,甚至因地球暖化而提前,其中西部又要特別注意,從新竹以南到屏東都是強震高風險區,而嘉義梅山斷層地震周期約100年,時間也到了,需要格外小心防範。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今天上午這起規模6.2地震,震央位於花蓮縣政府東方120.2公里處,深度5.7公里。氣象署預估,不排除在5天內有規模5.5至6.0餘震發生。

儘管有專家認為,今天地震屬於正常能量釋放,但中研院地球所兼任研究員汪中和認為,台灣地震是有周期,其中規模7以上的致災性強震,大約每30年發生一次,上一次是1999年的921強震,故10年內台灣很有可能發生致災性強震,其中尤其西部要特別注意。

▲2021年版台灣活動斷層分布圖。(圖/地調所)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汪中和指出,根據統計資料,台灣每個月發生規模3以上有感地震平均約56次,但2018年9月後,觀測到有感地震次數偏低,大多數月份都低於過去平均值,「而且還低蠻多」,除了去年9月的池上玉里地震,把東部能量釋放一些,其他月份偏低,導致板塊擠壓累積能量無法抒發,發生強震機率也相對偏高,尤其是西部。

若以西部來說,汪中和認為,從新竹以南到屏東都是可能發生強震的高風險地區,而嘉義梅山斷層在1906年發生規模7.1強震,地震周期大約是100年,「時間也到了」,需要格外小心防範。

汪中和提醒,過去台灣發生災害性大地震,大都在西部,原因有三,首先是西部斷層比較長,故發生強震時會帶來比較顯著災害,其次西部都是逆衝型斷層為主,強震發生時地表會嚴重變形,帶來災害也格外可怕,接著是西部人口多,基本建設也比較密集,發生強震時影響也格外嚴重。

此外,汪中和表示,太陽輻射照射到地表能量累積在地球表面,估計是每秒5顆原子彈釋放能量,其中約有5%進入地殼,故地殼也是分分秒秒在累積能量,當地殼能量不斷累積,地殼會越來越不穩定,過去致災性大地震大約30年一次,現在因為地球暖化,累積速度加快,可能發生強震時間因此縮短,這也是要注意。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