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被盜 陸網喊「歸還文物」...三件鎮館之寶來自中國

▲顧愷之《女史箴圖》。(圖/翻攝羊城晚報)

▲顧愷之《女史箴圖》。(圖/翻攝羊城晚報)

記者魏有德/綜合報導

大英博物館於當地時間16日傳出文物被盜,也是近30年第6次發生盜竊案,使得包括希臘、奈及利亞等國再次呼籲英國政府歸還文物,同時,大陸網路上的輿論也再次興起「請大英博物館無償歸還中國文物」的呼聲,引起外界熱議。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英博物館館藏「敦煌壁畫」。(圖/翻攝羊城晚報)

《羊城晚報》報導,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一個博物館,其收藏中國文物的歷史可追溯到1753年建館時期。

根據大英博物館官網介紹,館內現有中國文物超2.3萬件,長期公開展出2000件,囊括了新石器時代的石器、仰韶文化的彩陶、商周春秋戰國的青銅器、漢代的漆器玉器以及唐宋三彩、五大名窯瓷器、元青花、琺瑯器等幾乎所有藝術類別,很多是稀世之寶。「十大鎮館之寶」中,就有三件來自中國,分別是《女史箴圖》、敦煌壁畫和大維德花瓶。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女史箴圖》是由東晉畫家顧愷之依據《女史箴》中的故事描繪創作而成,線條細勁流暢,人物神態宛然,該圖本為清宮所藏,是乾隆皇帝的案頭愛物,原藏在圓明園中,現存畫本是當今最早的中國絹畫,被譽為中國美術史的「開卷之圖」。

至於敦煌壁畫則是置於「中國廳」內的中央牆面上,割痕雖猶可見,卻難掩壁畫上三位「豐腴祥和」菩薩顯現出的雍容華貴。

▲大維德花瓶(元至正青花龍紋大瓶)。(圖/翻攝羊城晚報)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維德花瓶 The David Vases(元至正青花龍紋大瓶),其頂部周圍的銘文表明它們的年代可以追溯到1351年。一位名叫珀西瓦爾·大維德的爵士在1935年分別從兩個收藏家手中買下,使這對花瓶重聚。

這兩尊瓷瓶幾乎囊括除人物外元青花繪畫的全部元素,包括龍紋、海水、蕉葉、扁菊、雲紋、雜寶等,且繪製精良,尤其龍紋的呈現,形象凶猛,騰雲駕霧,生動至極,因此,被認為是現存最重要的青花瓷文物之一。

對於外界疾呼,要求大英博物館歸還各國珍寶,至今仍存在困難。最重要的是,英國議會在1963年修訂《大英博物館法》,禁止博物館返還任何藏品,成為英國在歸還文物考量上一道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