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來臨!心臟蹦蹦跳不一定是心動 醫示警「心衰竭」4症狀快就醫

情侶,夫妻,交往,膝枕,約會,牽手(示意圖/CFP)

▲心跳加速不一定是心動,要注意心衰竭。(示意圖/CFP)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七夕情人節將至,你常有心跳加速的感覺嗎?但要當心這種心臟繃繃跳可能不是心動,而是心臟衰竭的警訊。醫師指出,心衰竭容易使心臟出現代償作用加速跳動,造成「心動」的錯覺,但久而久之可能引發多重器官衰竭或心律不整,導致患者猝死;提醒民眾,如發現自己有心跳過快、累、喘、腫等四大症狀,應及早就醫治療。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約有70萬人患有心衰竭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台大心臟內科醫師王宗道表示,心衰竭就像是身體的幫浦動力不足,無法供應足夠血液給器官,導致患者容易疲倦、心悸、下肢水腫、尿量減少,如果持續惡化,最終連講話、坐著、躺平都會氣喘吁吁。

除了這些常見症狀,心跳過快更是一項容易被忽略的重要表徵。王宗道解釋,民眾對「累喘腫」的症狀表現有一定認知,卻常忘記心跳過快也是心衰竭的主要症狀之一,如果民眾時常有感像是陷入愛河、心臟不斷蹦蹦跳的狀況,要注意可能是心衰竭在作怪。

心衰竭致病因子與多數心血管慢性病相同,患者常見併發腎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王宗道指出,求診患者中近9成都有2~3種共病,統計數據亦顯示,急性心衰竭患者併發腎功能惡化比例達45% 、並有約40%心衰竭患者同時患有糖尿病,顯見心衰竭、糖尿病與腎臟病三者息息相關,因此包括美國與歐洲心臟學會治療指引中皆建議,評估心衰竭治療時應注意是否合併其他共病,「共病共管」成為當前治療強調重點 。

王宗道指出,有別以往僅要求心衰患者監測體重、水分攝取與血壓,現在也會開始關注心衰竭、糖尿病、腎臟病的共病風險而提醒患者應同步監測糖化血紅素、腎功能、尿蛋白等數值。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自我照護上除了定期紀錄、定時服藥、注重飲食與運動、禁菸禁酒等,其他共病患者更分別有需要注意的照護重點,包括:心衰竭與腎臟病共病患者更需注意包括飲食中鈉含量與蛋白質攝取,心衰竭及糖尿病共病患者應注意五穀根莖類、乳製品與水果這類直接影響血糖上升的食品攝取量等等。

為呼籲患者注重共病危機,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今年推出《愛心大冒險》雙衛教手冊,鼓勵民眾積極自我紀錄,以繪本形式轉化新知,衛教患者心衰竭與糖尿病、腎臟病的關聯性,此外該手冊也延伸出版衛教簡報素材,鼓勵醫療團隊下載利用並投入病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