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龍林道涵養菇蕈類逾60種 山林巡護及菇類調查成果斐然

▲簇生鬼傘。(圖/林業署南投分署提供)

▲簇生鬼傘。(圖/林業署南投分署提供)

記者高堂堯/南投報導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南投分署與信義鄉雙龍社區發展協會合作,執行「雙龍社區山林巡護及菇類調查計畫」,發現林道內蘊含豐富的菇蕈類:經初步調查鑑定,有爪哇肉盤菌、簇生鬼傘等22種,待鑑定菌種39種,令人驚嘆不已。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林業署南投分署指出,雙龍林道位於信義鄉雙龍村後山,屬濁水溪流域集水區範圍,海拔高度變化從1290至1680公尺,全年氣候涼爽宜人,午後容易起霧;自每年3月起因天氣慢慢轉暖,歷經寒冷刺激而蟄伏在土壤或枯木的菌絲體,適逢春雨來臨,此時率先出現的水晶蘭及台灣金線蓮等菇蕈類,即如雨後春筍般自林道兩旁或枯木上不斷冒出。

▲▼具有微毒無法食用的黃裙竹蓀;夏天常出現於中海拔針闊葉樹林地上單生的紫絨絲膜菌。(圖/林業署南投分署提供)

南投分署表示,從林道2.5K處布農族傳統獵寮處的簇生鬼傘,至4K可遠眺日月潭處的馬勃菌,經專家鑑識有多孔菌類、果凍類菌、淡黃木層孔菌、皮革菌、安洛小皮傘、蠔韌革菌、綠褶菇、黃色黏菌、裂褶菌、毛頭鬼傘又稱雞腿菇、果凍菌類(花耳)、五炳地星、摺菇、簇生鬼傘、鬼傘、網紋馬勃、假芝、小網孔菌及小皮傘屬等22種,另有39種需再回實驗室進行鑑定;遊客若以步行方式前進、仔細觀察,肯定會感到驚豔。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俗稱竹蓀、又名竹笙的長裙竹蓀;又稱仙女棒、律師的假髮的毛頭鬼傘。(圖/林業署南投分署提供)

南投分署長李政賢認為,雙龍林道自然資源及人文資源條件豐富、獨特,深具發展生態旅遊潛力,以生態旅遊推動部落永續發展,籍由行政機關與在地部落執行社區林業計畫,除可讓雙方溝通管道更順暢,亦可讓族人瞭解在地部落的生態之美,歡迎各位民眾前來雙龍林道探索林道之美。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