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走走/類似古化石! 七彩丹霞每條紋理都暗藏「大數據」

記者蔡儀潔/甘肅報導

作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觀」之一,甘肅張掖丹霞地貌宛如大自然的顏料盤,每年吸引百萬遊客來打卡。景區工作人員李俊玲向《東森新媒體ETtoday》介紹,此處土壤裡的色彩元素超過25種,每一條線、每一個紋理都反映了古地理氣候的大數據,「它其實是類似古化石的存在,若被破壞可能無法再生。」

據介紹,張掖七彩丹霞景區總面積50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在2000至3800公尺之間,地貌形成於1.35億至6500萬年前的侏羅紀白堊紀時期,表面由細砂岩和泥質岩構成,極易被風化侵蝕,是全球唯一、大陸獨有的神奇地貌。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七彩丹霞。(圖/記者蔡儀潔攝)

談起壯觀景觀的成因,李俊玲表示,是由於土壤中鐵離子濃度含量差異,加上濕度不同,讓丹霞地貌呈現「色如渥丹燦若明霞」的景象,而當不同價位的鐵離子比值變化時,色彩亦會跟著千變萬化,譬如二價鐵離子和三價鐵離子數值過低時,山體的顏色可能就是紅色的,反之可能為灰綠色或灰黑色。

丹霞七彩斑斕的山體地理科普價值亦非常高。據李俊玲介紹,彩色丘陵的線條、紋理都反映出古地理氣候的大數據,譬如綠色可能意味著當時環境非常濕冷;紅色可能代表環境炎熱乾燥。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七彩丹霞每年吸引數萬名遊客來打卡。(圖/記者蔡儀潔攝)

俯瞰完彩色山丘地貌外,「萬象土林谷」令遊人能實地走進山谷中,欣賞險峻的懸崖峭壁和宛如鬼斧神工的怪石,感受具有陽剛之美的丹霞地貌,2007年的電視劇《神探狄仁傑》第三部就在此處取景拍攝。

▲宛如臥獅的石頭。(圖/記者蔡儀潔攝)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趣的是,峭壁上的怪石各異,考驗遊客們的觀察力和想像力,譬如「龍蟠虎踞」就是由紅色砂岩與泥質岩經過差異的風化作用而形成,岩層顆粒較小的泥質岩岩質較軟,形成四槽,砂岩硬度較高,形成凸稜,放眼望去,岩層顆粒較為粗大的砂岩形成龍虎同體,虎背龍脊相結於上,組合成「龍盤虎踞」的景觀。

▼酷似僧人的石頭。(圖/記者蔡儀潔攝)

七彩丹霞的奇景吸引各地的遊客前來打卡。李俊玲表示,2019年當地已突破260萬人次,疫後旅遊業復甦強勁,今年7月16日遊客量已經突破百萬,比2019年提早了12天,預計今年7月底到8月上旬可達全年遊客峰值。

龐大的遊客量考驗景區保護自然景觀,大陸網上就流傳「踩一腳要60年才能恢復」的說法。對此,經專家考證,彩色丘陵地層的形成和誕生是以百萬年計算,是不可再生、不可複製的地質遺跡,彩色丘陵區域在遭受人為破壞後會加速風化和流水侵蝕,自然恢復週期長、修復難度大。